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什么是失眠症
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生理障碍,对失眠有忧虑或恐惧心理是形成本症的致病心理因素。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失眠症的主要症状是对白天活动表现的影响,例如感觉疲劳、烦躁、情绪失调、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所以失眠者的能力和效率往往降低。患者一般进入睡眠的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在入睡过程中生理性觉醒增多。主要表现:轻者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并难于再次入睡;清晨过早醒来。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健忘、心神不安、多梦等,患者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
本症指原发性失眠。表现为持续相当长时间的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的状况。患者感到忧虑或恐惧、心理上恶性循环,使本症持续存在。原发性失眠症往往在青年或中年起病,很少在儿童或少年时出现。失眠症的病程差异较大,如果是心理性或医疗性应激事件引起,病程可以是有限的几个月。最常见的情形是,最初阶段的进行性加重失眠,持续数周到数月,随之较稳定的慢性睡眠困难持续数年。有的患者虽只经历过一次发作,但在以后遇到某些生活事件会出现睡眠的明显波动。
进入失眠专题
1、心理治疗:
1)一般心理治疗。通过解释、指导,使患者了解有关睡眠的基本知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
2)行为治疗。进行放松训练,教会患者入睡前进行,加快入睡速度,减轻焦虑。
2、药物治疗:
1)苯二氮卓类。
2)抗抑郁剂。如米安色林、阿米替林、多塞平、马普替林等。
(3)其他:
l)生物反馈。可加强自我放松训练,对于减轻焦虑情绪有效。
2)体育锻炼。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
3)调整生活习惯,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