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非甾体抗炎药( aid)因其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已被广泛用于临床。但该药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近年来明显增多。 目前认为, aid引起肾损害的主要机制,首先是由于 aid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e2与前列腺素i2具有扩张血管等作用,促进肾血流量增加,增加肾排钠利尿,刺激肾素分泌,促进醛固酮分泌,增加肾排钾作用。前列腺素主要在肾髓质合成并分泌,应用 aid后,前列腺素合成受阻,引起血管收缩,肾血流减少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因此,可引起缺血性肾损害及水钠潴留和高血钾。其次, aid引起细胞免疫异常,主要是t淋巴细胞被激活而引起肾损害,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过敏。 有报道,服用 aid治疗2~18个月可发生急性间质性肾炎,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但是,多数可逆转。如果长期大量服用 aid可出现镇痛药性老人、原有肾脏病或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肝硬化腹水、合用其他损害肾脏药及保钾利尿药或 aid用量过大或多种药联用等情况下,肾脏更容易受损。 一旦出现肾损害,一般应立即停用 aid,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要行透析治疗。对 aid引起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或停药后仍不恢复,或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用激素治疗。 aid的肾损害一般是可逆的,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其预后一般较好。防止本病的关键是避免滥用 aid,尤其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选用对肾损害较少或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并适当减少用量,避免联合用药,同时监测尿常规、肾功能及水电解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