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多数 近一半肾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慢性肾病发病日益增多,主要与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危险因素明 显增加有关。而肾病又会加重这些危险因素的进程,它们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尿毒症或心血管疾病发生。
中华肾脏病学会提供的临床统计显示,轻度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有58%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这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的15倍以上;尿毒症患者较普通人群的心血管病变概率高20倍,死亡概率高35倍。
专家有七点建议“日常怎样护肾”
“肾脏怎么保护,是不是要常吃护肾药啊?”针对目前很多人存在的护肾误区徐院长表示,滥用药不仅不会强肾健体,还可能因药物副作用伤害到肾脏。护肾关键在于日常保健,不应寄希望于药物或保健品。他提醒人们注意如下几点:
不乱吃药:许多止痛药、感冒药和中草药都有肾脏毒性,不要不经医生诊治与指导自行服用。此外,有药物过敏史及肾病史者,就医时也要向医生及时说明。
注意保暖防感冒:临床发现,天气较冷或气温变化明显时节,新发肾病患者和病情加重者明显增多。这与气温下降或变化使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血流有关。此外,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样有损肾脏,可导致急性肾炎或加重原有病情。
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加重肾脏负担,经常如此,有损肾脏,已有肾病者更应注意。
注意扁桃腺炎: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要考虑尽早手术根治。
不憋尿:憋尿习惯很不利于肾脏,易造成细菌繁殖,使细菌通过膀胱、输尿管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 控制糖尿病和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有损于肾脏,可致慢性肾病,而肾病又会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情。
要重视泌尿结石:有些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只要疼痛不再发作,就以为病好了,终止诊疗,其实这样做很危险。因为这样时间一长,会形成梗阻性肾病,重者会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注意日常生活细节
徐院长指出,当出现以下症状时应及早就医。水肿、 血尿、泡沫尿、腰痛、高血压。闫铁昆强调,慢性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非常重要,可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的进程,防止尿毒症及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坚持尿常规检查 可早发现肾病
专家提醒,可以从三个方面早发现慢性肾脏病。
建议健康人每年一次尿常规检查,高危人群则要增加尿检测频率,3-5个月尿检一次。
其次,如发现有眼睑或下肢浮肿、青年高血压、泡沫尿、尿色变深、腰酸痛、夜尿频多、贫血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第三,已婚女性反复发作尿频、尿急、尿痛、尿中有白细胞,如果迁延不愈,就会造成肾间质损伤,甚至出现肾功能衰竭。因此,也要早发现、早治疗。
远离重金属和毒物:铅、铬、汞等重金属,苯、甲苯、酚等有机溶剂以及蛇毒、生鱼胆、毒蘑菇等生物毒素,均可严重损害肾脏,要避免接触这些物质,若工作原因不可避免接触,一定要做好防护。
定期体检:健康人群最好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尿常规、肾功能和b超检查,女性怀孕会使肾脏负担加重,更应注意检测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