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移植后机体对外来移植物的排异反应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可以分为三个连锁的环节:①排异反应的始动机制——特异性免疫反应;②中间放大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③靶细胞被破坏——特异性、非特异性综合的生物学效应。临床上肾移植的排异反应是众多免疫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发生排异反应的关键,它可分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大类。
在细胞免疫反应中,通过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介导的自然杀伤性细胞毒等类型的排异反应。
在体液免疫反应中,与移植有关的抗体,是以igg为主,igm次之。主要是通过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调整粘附和免疫粘附,促进血管内凝血,以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移植肾损害,从而在排异反应中起作用。
临床上不同类型的排异反应中,细胞与体液免疫所起的作用不同。一般来说,超急性排异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晚期急性排异反应以液体免疫为主;慢性排异反应是以体液免疫为主的持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的后果。
据有关部门统计,肾移植后人10年存活率仅为1%,而采用透析等保守疗法的
尿毒症患者10年存活率却能达到40%。这组数据有力的说明肾移植并非尿毒症患者的最佳选择。目前治疗尿毒症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微化中药渗透疗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肾单位,改善肾功能,特别危重期的尿毒症患者配合透析缓解症状,同时配合饮食疗法和心理调适,最终延长尿毒症患者的存活期,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