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低倍管型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3-22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磺胺结晶:磺胺药物经过泌尿系统排泄,有时在泌尿道内,有时排出体外静置后可出现磺胺结晶。如在新鲜尿液中发现大量磺胺结晶并伴有红细胞时,提示有发生泌尿道结石或引起尿闭的可能,应立即停止服用磺胺药,大量饮水以及给予其他积极处理。   亮氨酸、酪氨酸结晶出现于肝有自溶性变化,如急性黄色肝坏死患者的尿中。
  胆固醇结晶:正常尿中亦少见,可见于肾淀粉样变或脂肪变性、肾盂肾炎膀胱炎、乳糜尿、脓尿等。
  胱氨酸结晶:正常尿中极少见,如出现提示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如胱氨酸病肘可大量出现并可形成结石。
  一般无临床意义,如大量出现并伴血尿也提示结石可能,或草酸代谢障碍疾病。
  酸性尿内常见的结晶有:①尿酸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如在泌尿道析出可形成浅黄色坚硬的结石,临床有伴 血尿者提示尿酸结石的可能,还可见于痛风病。②草酸钙结晶:
  碱性尿内常见的结晶有:①三价磷酸盐结晶:为碱性尿中常见结晶,如在泌尿道内析出,可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结石。②尿酸铵结晶:常见于腐败分解的尿中,无临床意义。③磷酸钙结晶:多见于膀胱尿潴留、慢性膀胱炎、前列腺肥大或慢性肾盂肾炎。有时还可见碳酸钙及非晶形磷酸盐,均无临床意义。
  肾小球肾炎时,尿内白细胞可略增加,若尿内发现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炎症,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结核等。肾移植手术后l周内尿中可出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随后可逐渐减少而恢复至正常。成年妇女生殖系统有炎症时,常有阴道分泌物混入尿内,其镜检特点是除可见成堆的脓细胞外并伴有大量扁平的上皮细胞,应与泌尿道炎症相区别。遇此类情况,需取中段尿复查。尿液中常见的结晶有盐类结晶和磺胺结晶。尿中结晶的析出,决定于该物质在尿中的浓度和饱和度,并受尿液酸碱度、温度和胶体状态等条件的影响。
  68.白细胞尿的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正常人尿液中有少量白细胞存在。离心尿每个高倍视野下有白细胞l~2个为正常,3—5个为可疑,超过5个则称为镜下脓尿或白细胞尿。
  还有一种外形长而宽大、不规则甚至呈扭曲状,基质内含有大量颗粒的管型称为“肾衰管型”。它是由损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屑在明显扩大的肾集合管内凝聚而成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随肾功能的改善而逐渐减少至消失。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出现则提示预后不良。
  细颗粒低倍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粗颗粒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药物、重金属中毒所致的肾.小管损伤。 ,脂肪管型:常见于大量蛋白尿时,如肾小球肾炎   颗粒低倍管型:既往认为颗粒是退变的细胞碎屑,现免疫荧光研究证实这些颗粒是正常的血浆蛋白。颗粒管型有两种:
  红细胞管型:提示 血尿来自肾。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小管坏死、移植肾急性排异等;白细胞管型:提示肾有炎症,多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炎时,常与红细胞管型同时存在;上皮细胞管型:提示有肾小管病变,可见于急性肾炎、   变如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可明显增多并与其他管型同时出现。
  正常人12小时尿中管型计数不超过5000个,且多为透明管型,出现在清晨浓缩尿中,儿童较成人多见。在肾实质病’
  低倍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腔中凝聚而形成的一种圆柱状物。正常人12小时尿中管型应少于5000个,每毫升尿内含2~5个,或每一低倍镜视野小于1个。如果尿液中管型增多,称为管型尿。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由于浓缩和在酸性环境中凝固形成透明管型。若同时伴有红、白细胞凝聚在内,称为细胞管型。若有退行性变的细胞碎屑,则形成颗粒管型。若管型基质中,含有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变性的上皮细胞则形成脂肪管型。尿中颗粒管型增多,常提示肾脏实质受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中发现宽大而长的颗粒管型,提示预后差。管型起源于肾小管的远端曲段,是蛋白质凝聚而成的圆柱状物体。正常尿内蛋白质的含量极微,形成管型的机会甚少。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管内蛋白质由于浓缩及酸性环境,可逐渐凝聚硬化,最后在肾小管远曲段形成透明管型。在管型形成过程中若有细胞掺入,其数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者,称为细胞管型。其中包括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上皮细胞管和混合细胞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颗粒,其量占管型的1/3以上者称颗粒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大量脂肪滴时称脂肪管型。

上一篇:肾炎腰痛症状
下一篇:验血尿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