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举例李某某,女,65岁,西安市市民,2006年4月20日初诊。病史:患
高血压20余年,
糖尿病9年,腰(双肾区)痛、双下肢水肿多年,脚痛2-3年,四个月前,尿量开始减少(详见李病历1),服利尿剂无效。B 超显示:右肾小,双肾弥漫
性病变伴左肾小囊肿(0.5X0.5cm)(详见李B超诊断报告单1);尿检:血+-、蛋白质3+、葡萄糖4+(详见李检验报告单1)。现患者血压、血糖高,腰痛,尿量少,全身浮肿,腰及以下为甚,双下肢无力;胃热,口甜,口淡乏味,不欲食,腰腹热胀,大便干燥,皮肤
瘙痒,双手、脚指冰凉,舌体略胖,舌质略红,尖、边光无苔,舌面苔燥,脉弦数有力。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
肾炎;中医辨证为湿热壅结、脾胃肾阴虚。配伍中药汤剂治疗。服3剂后,食欲增加,胃、腰腹热消失,双下肢水肿有所减轻(详见照片对比1、2);服8剂后,双手、脚指温度恢复正常,腰腹胀减轻,夜尿量增多,由半痰盂到多半痰盂再到一痰盂,腰腹、双大腿水肿明显减轻;服12剂后,四肢水肿明显减轻(详见照片对比2),口甜减轻,双下肢力量有所增加;服18剂后,腰痛、皮肤瘙痒明显减轻,白天尿量明显增多,大便已恢复正常;服33剂后,患者感到已基本达到了治疗目的,加之天热,服中药有一定困难,停止了中药治疗。
[3]在临床上,笔者依据上述理论,认真辨证,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处方治疗,均获良效。
治疗方法:阳水治予祛邪,常用治法为发汗、利小便;攻逐之法必须慎用。阴水须扶正祛邪,以健脾温肾利水为主,若肿久不退,宜配用活血化瘀利水法。阳水由实转虚的过渡阶段,应配合培本扶正法,阴水复感外邪时,当标本兼治。势急者先治其标,少佐扶正。肿退后以本虚为主,分别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予以补益培本,一般多从脾肾调治。 采用的方剂分别有: 越婢加术汤、苓桂
浮萍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五味消毒饮、胃苓汤、五皮饮、防已
黄芪汤、疏凿饮子、实脾饮、
附子理中汤、真武汤、济生肾气丸、桃红四物汤加减。虚劳病的治疗,根据“虚者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本病的治疗原则当以补益为主。具体而言可从四个方面着眼:1、从病理属性着眼:采用温阳、补气、滋阴、养血等法,必要时可以兼顾,如阴阳并补,气血两顾。2、从五脏病位着眼:针对五脏病证分治若互有转化或多脏合病者,可从整体治疗。3、从先后天根本着眼:先天重在补肾,后天重在补脾。先天根本得固,后天气血渐生,则虚劳恢复自易。4、注意补虚与治病相结合:虚劳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在辨证施治的同时,须结合辨病,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求因治疗。一方面补正以增强体质,一方面治病以解除致虚之因素。采用的方剂分别有: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汤、四物汤、沙参
麦冬汤、补心丹、杞菊地黄丸、拯阳理劳汤、右归丸加减。
[2]中医学推行辨证论治,水肿的辨证,首先应辨别阳水、阴水;在此基础上,结合病理属性辨其虚实。阳水属实,有风水相搏、湿毒浸淫、水湿浸渍、湿热壅结等证;阴水为本虚标实,有脾阳不振、肾阳衰弱之分;最后均可出现瘀阻水停之证。虚劳的辨证,在区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基础上,分别五脏见证, 则自能纲举目张。
[1]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中年为最多,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本病病程漫长,可达数十年,在不同病人中,临床表现和病程可有明显不同,一般有蛋白尿或
血尿伴以管型尿,病至后期大多有浮肿、
贫血、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本病虽然可由急性肾炎发展而来,但大多数慢性肾炎一开始即是如此,并非由急性肾炎而转变。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中的“水肿”、“虚劳”范畴。
肾炎是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双侧性肾小球病变,具有少尿、 ,常伴有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分为急性、急进性及慢性三型。
肾炎 脚痛怎么回事?肾炎 脚痛如何治疗?治肾炎 脚痛的偏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