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微化中药治疗IgA肾病的机理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0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北京肾病

[1] [2] [3] [4] 下一页

微化中药治疗iga  iga性肾小球疾病,是以iga为主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所致。特点是:反复发作的肉眼 血尿或镜下 血尿,多以上呼吸道感染诱发,伴有广泛的iga沉积,同时,有系膜细胞增多,基质增生,系膜区电子致密物沉积。中医可以依血尿论治。并可以从中医的“尿血”中探求其病因病机。
  尿血在《内经》中称为溺血、溲血,如《素问--气厥论》有“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素问--痿论》有“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为心下崩,数溲血也。”基本上认为尿血的病机与热有关。《金匮要略》也指出“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伤寒论》有:“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尺脉微而芤亦尿血。”《诸病候论》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不论是实证还是虚证,尿血与热有关。 本病的发生多在人体御邪能力薄弱时,外感风热之邪,或思虑劳倦过度,损伤脾胃致气血失和,湿热内聚,瘀血阴络,血络损伤而成。病延日久,或反复发作,正气损伤,邪气仍盛。故本病的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一般发作期多为风热犯肺或火热炽盛,或湿热瘀阻,终致络伤血溢,以邪实为主;慢性持续阶段多因脾肾气虚,或气血双亏,或阴亏阳伤,或因虚致瘀,以致阴络损伤,血溢于外,故辩证以正虚为主,或虚中夹实,或虚实错杂。因此中医辨证有:风热扰络,下焦湿热,心火炽盛,阴虚火旺,气不摄血,淤血阻络等证型。
  近年来,根据临床实践和西医肾病学的研究进展,iga的发病机制有以下要点。
  一. 气虚为本,相关肝、脾、肾
  虽然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黏膜免疫功能的异常或缺陷是已经肯定的。iga肾病的发病,病情反复;甚至病情恶化,常与黏膜感染(如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密切相关。此外先天性体质异常,机体产生iga的功能亢进,而肝胆系统的功能异常或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减弱使肠道内的iga不能正常地被清除,促使其进入体循环而在肾脏内沉积形成肾脏损害。发病机制的这些方面,都相关于中医理论中气虚证,涉及到肾、肝、脾、肺、心。
  肾:中医称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主水液,除职司水液代谢外,还与内分泌遗传相关。iga肾病的发病中,有明显的体质特异性。临床表现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差别。比如在华人病例中,肾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就高的多(约占6%)而在西方国家资料中大多在3%左右。澳大利亚及意大利所报告的病例中高血压的发病率似乎特别高,预后也比较严重。这种地域性的差异是否与种族,地质因素相关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从1978年开始各地分别对iga肾病患者hla的分型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的趋势是高加索民族的病例以bw35占优势,日本报告dr4较为常见,我国同样以dr4占优势。  我国与日本同属东亚地区,有种族上的联系,世界各地华人的iga肾病在病情表现上也有相似之处。地域性差异的实质是不同人群(人种)产生iga的数量不同,组织内补体活化的途径与免疫球蛋白的状况种类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有作者还发现,肾脏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