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专家教你全面解析肾脏功能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1-2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1] [2] 下一页

  一、肾脏的功能
  1.排泄代谢产物:肾脏是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就内环境稳定而言,每天排尿量不应小于500ml,否则将有部分代谢终产物在体内积聚,因此,每昼夜尿量在100~500ml之间,称为少尿,而少于100ml称为无尿。
  2.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肾脏对水的调节依赖于抗利尿激素,而调节血na+,血k+的水平则受醛固酮的影响。
  3.内分泌功能:肾脏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羟化的维生素d3和前列腺素、激肽、血管舒张素等,而抗利尿激素不在肾脏产生。
  记忆方法:
  ①肾素即肾脏的激素,必然在肾脏产生;
  ②由于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最重要的器官,因此,血液容量主要由肾脏调控,那么,占血液近一半容积的红细胞数量也应由肾脏控制,所以调节红细胞数量最重要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也该在肾脏内产生;
  ③前列腺素、激肽等为局部体液因子,全身大多数组织都必然合成供“自身”利用,因此,肾脏内也需要产生这类局部活性物质;
  ④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即“利尿”作用,因此,对抗“利尿”的抗利尿激素绝不可能在肾脏产生,只能在脑内产生,因为只有脑具有“抗利尿”的思维。
  二、肾脏血液循环特征
  1.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
  (1)两侧肾血流量十分丰富,占心输出量的1/5~1/4,其中90%以上分布在皮质,5%~6%分布在外髓,不足1%分布在内髓,这与肾小球(主要分布在皮质)滤过血液的机能相适应。
  (2)肾脏血液经两次毛细血管分支后才汇合成静脉,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是滤过血液的重要结构,而球后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脏血流的调节
  (1)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化时,肾脏血流量维持不变。
  (2)神经和体液调节:当全身机能状况发生变化时,肾脏血流主要受神经、体液调节,使肾血流量与全身血液分配的需要相适应。
  总之,在通常情况下,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主要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血流量的相对稳定,在紧急状况下,全身血液将重新分配,通过交感神经及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减少肾血流量,使血液分配到脑、心脏等重要器官。
  三、近球小体
  由入球小动脉的近球细胞、间质细胞、远曲小管(或髓袢升支粗段)的致密斑组成,近球细胞分泌肾素,致密斑能感受小管液中na+含量变化,进而调节肾素的释放。
  四、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异同点(肾单位——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位置 数量 肾小球 髓袢 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球后直小血管 主要作用
  皮质肾单位 外皮质和中皮质层 较多 体积较小 较短 2:1 较短 形成原尿
  近髓肾单位 内皮质层 较少 较大 较长 1:1 较长 与尿液浓缩、稀释有关
  五、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生成原尿。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六、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的动力。
  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滤过平衡: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由于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液中血浆蛋白浓度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有效滤过城市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降为零时,达到滤过平衡,滤过便停止。
  动脉血压在80~180mmhg内变化时,通过自身调节维持肾血流量恒定,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压也相对恒定。
  2.肾小球滤过膜——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因此,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基膜上的空隙较小,对大分子物质起主要屏障作用。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决定于分子量和所带电荷,电荷中性分子的通透性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带正荷物质通透性大于带负电荷物质。滤过膜通透性发生变化会导致原尿成分的改变,如出现大分子蛋白质等,而终尿内出现异常物质(如大分子蛋白质)可能病变在肾小球滤过膜,也有可能病变在肾小管、集合管等部位。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3. 肾血浆血流: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
  七、一些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小管液中的成分经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过程,称为重吸收。
原尿中99%的水,全部葡萄糖、氨基酸、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2.大部分物质主要吸收部位在近球小管,有些物质仅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3. na+、k+等阳离子主动重吸收,hco3-、cl-等阴离子被动重吸收(cl-在髓袢升支粗段除外),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与na+的重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