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1] [2] 下一页
尿毒症,是世界公认的疑难顽症,由于它的难愈性与消耗性,所以被称为第二癌症。它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肾功能恶化、衰竭的终末阶段,最终可以导致心肺功能衰竭,使造血功能受损,出现不可逆转的极度贫血。
一些慢性 那么,血尿、蛋白尿是怎样发生的呢?
什么是血尿、蛋白尿?
血尿是指尿液中出现异常数量的红细胞。正常人尿液中无红细胞或偶见红细胞,但如果尿中经常出现红细胞或取新鲜尿离心后取沉渣镜检,红细胞超过3个/高倍视野,不离心尿在高倍视野下可以见到红细胞,即称为血尿。肾性血尿指来源于肾脏,是由于尿中红细胞变形而引起的。产生肾性血尿的肾脏疾病很多,有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iga疾病进一步恶化。
正常成人24小时尿蛋白尿总量小于150mg,青少年可略高但不超过300mg/24h,当尿中蛋白总量超过300mg/24h而被检出时,即称为蛋白尿。这是肾脏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人最头痛的问题,尿中蛋白的多少不仅与肾脏损伤程度有关,也是考量慢性肾脏病人病情进展的主要指标之一。正常人尿液含有极微量蛋白,常规检查尿蛋白呈阴性。但如果肾脏病变引起肾小球功能改变,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后,可使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超出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中医治疗肾病——独树一帜
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重要指标,但是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