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了解了以上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常识,大家可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因糖尿病肾病治疗的关键海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所以患者在发现肾脏损伤后还应该到专科医院及早就医。   由于患者从糖尿病进展至肾病起病隐匿,经过漫长的岁月出现肾脏病的临床症状后才发觉,所以从患者现实生活实用而言,可以将糖尿病肾病分为三个阶段,Mogensen分期中的前两个阶段,尽管有一定的病理生理改变和轻微的病理改变,但少有肾脏病的临床症状(如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因临床症状不明显,称之为亚临床期较为适宜。第三、四个阶段,此时除有血压开始升高外,持续性清蛋白尿仍至肾病范围的蛋白尿,水肿,肾功能减退及肾脏的病理改变,应为临床期。第五个阶段,尽管蛋白尿可能在减轻,但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在加重。肾脏体积缩小,合并血中氮质含量升高,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即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这种分类似乎与临床较为吻合,比较结合实际。
  5期:肾功能衰竭期。糖尿病病人一旦出现持续性尿蛋白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由于肾小球基底膜广泛增厚,肾小球毛细血管腔进行性狭窄和更多的肾小球荒废,肾脏滤过功能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衰竭,最后病人的GFR多<10mL/ min,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伴严重的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和水肿。病人普遍有氮质血症引起的胃肠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并可继发贫血和严重的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钙搐搦,还可继发尿毒症神经病变和心肌病变。这些严重的合并症常是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病人致死的原因。
  随着大量尿蛋白丢失可出现低蛋白血症和水肿,但典型的糖尿病肾病“三联征”——大量尿蛋白(>3.0g/24h)、水肿和高血压,只见于约30%的糖尿病肾病病人。糖尿病肾病性水肿多比较严重,对利尿药反应差,其原因除血浆蛋白低外,至少部分是由于糖尿病肾病的钠潴留比其他原因的肾病综合征严重。这是因为胰岛素改变了组织中Na+、K+的运转,无论是Ⅰ型病人注射的胰岛素或Ⅱ期病人本身的高胰岛素血症,长期高胰岛素水平即能改变Na+代谢,使糖尿病病人潴 Na+,尤其是在高Na+饮食情况下。这一期病人GFR下降,平均每月约下降1mL/min ,但大多数病人血肌酐水平尚不高。
  4期:临床糖尿病性糖尿病肾病期。这一期的特点是大量白蛋白尿,UAE>200 μg/min或持续尿蛋白每日>0.5g,为非选择性蛋白尿。血压增高。病人的GBM明显增厚,系膜基质增宽,荒废的肾小球增加(平均占36%),残余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弥漫型损害病人的尿蛋白与肾小球病理损害程度一致,严重者每日尿蛋白量>2.0g,往往同时伴有轻度镜下 血尿和少量管型,而结节型病人尿蛋白量与其病理损害程度之间没有关系。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的特点,不像其他肾脏疾病的尿蛋白,不因GFR下降而减少。
  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3期:早期糖尿病   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2期:正常白蛋白尿期。这期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正常(<20μg/min或<30mg/24h),运动后尿中清蛋白升高(UAE)增高组休息后可恢复。这一期肾小球已出现结构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加,GFR多高于正常并与血糖水平一致,GFR>150mL/min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常>9.5%。GFR>150mL/min和UAE>30μg/min的病人以后更易发展为临床糖尿病。糖尿病肾损害 Ⅰ、Ⅱ期病人的血压多正常。Ⅰ、Ⅱ期病人GFR增高,UAE正常,故此二期不能称为糖尿病。
  肾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1期:肾小球高滤过期。以肾小球滤过率(GFR)增高和肾体积增大为特征,新诊断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就已有这种改变,与此同时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及内压均增高。这种糖尿病肾脏受累的初期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是可逆的,经过胰岛素治疗可以恢复,但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正常,该期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期没有病理组织学的损害。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