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理论分析 ,
胃下垂主要是由于脾胃气虚 ,运化失职 ,水谷不化 ,留滞于中 ,故
腹痛腹胀 ,食后尤甚 ;肝胃不和 ,气机升降失常 ,故嗳气吞酸 ;邪阻气滞 ,日久化火伤阴 ,肢体失于濡养故
便秘、消瘦。对于该病 ,中医治疗大多主张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治疗。但朱建祥医师自述其在临床上碰到的病人 ,往往病程已久 ,虚实夹杂 ,寒热互见 ,使用补中益气汤疗效并不满意 ,且久服往往有助火升阳之弊。而其自拟升胃汤中
太子参、
黄芪、山药益气健脾 ,
桔梗、枳壳理气宽中 ,
柴胡、
白芍调肝 ,
麦冬养胃阴 ,
茯苓利湿 ,
麦芽消食。诸药共用 ,使脾胃之气得健 ,而胃下垂之症可愈。以上所进行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亦显示 ,朱建祥医师自拟之升胃汤治疗胃下垂确有良效。
将 156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78例。治疗组给予升胃汤进行治疗 ,其方由太子参、麦芽、黄芪、山药、桔梗、枳壳、麦冬、白芍、柴胡、茯苓所组成。对照组给予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其方由黄芪、
党参、
当归、
白术、
陈皮、
升麻、柴胡、
甘草所组成。以上均每日 1剂 ,水煎 ,分 2次温服。服药期间嘱少量多餐、忌烟酒 ,并停用西药促胃动力药和助消化药如吗丁啉、多酶片等。服药 30天为 1疗程 ,服 1疗程后停药 7天 ,共服 3疗程后观察疗效。经 3疗程治疗后 ,治疗组 78例患者中 ,痊愈 16例 ,显效 32例 ,有效 23例 ,无效 7例 ,总有效率为9 1. 0%。对照组 78例患者中 ,痊愈 8例 ,显效22例 ,有效 32例 ,无效 16例 ,总有效率为 79 .5%。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处方及用法:脾虚的中药治疗当归10克、丹皮10克、
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
川芎6克,水煎服。胃下垂在内科临床中常见。现代医学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胃膈韧带与胃肝韧带无力松弛 ,以及腹壁肌肉松弛所致。目前西医对该病无特效办法。从 19 9 8年开始 ,浙江省海宁市中医院的朱建祥医师采用自拟升胃汤治疗胃下垂患者 78例 ,疗效较好 ,并与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的 78例进行了对比观察。《浙江中医杂志》2004年第 39卷第 4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并附有典型病例 1则。
3.脾虚的中药治疗当归化瘀方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
半夏10克、陈皮9克、
枳实6克、
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2.清热止痛方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脾虚的中药治疗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
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1.疏肝止痛方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采用中药疗法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