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要求中医与肾移植治疗,证见:全身皮肤呈橘黄色、白睛黄染、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小便短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中医辨证为黄疸,湿热蕴阻中焦。以茵陈蒿汤加五苓散化裁:茵陈20g,
栀子10g,
大黄6g(后下),
蒲公英10g,
茯苓20g,
桂枝10g,
白芍10g,
猪苓20g,
白术10g,板蓝根20g,土茯苓20g,
甘草6g;每日1剂,分2次口服。药后6天,患者食欲增加,皮肤黄染有所减轻。效不更方,继续服用30剂,查肝功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为巩固疗效,又嘱患者服用15剂,肝功各项指标正常,临床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患者上述症状无反复。
按:中医与肾移植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然此类药物对人体免疫系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使机体免疫力处于低下状态,患者抗御外邪(细菌、病毒、真菌等)能力减弱而易受外邪侵袭。中医与肾移植临床最常见的是呼吸、泌尿道感染,此时若处理不当,则易诱发排斥反应,甚至导致移植失败。有关资料表明:肾移植1年,约75%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感染,26%的患者直接死因是感染。笔者运用中药治疗本病,认为病邪仍在卫气分之间,治疗宜卫气两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男,44岁,因慢性
肾炎7年,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于2001年12月在郑州某医院行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术。术后尿量理想,出院后分别口服强的松30mg/d,丽珠环明(CsA)250mg/d,骁悉片1000mg/次,每日2次,金水宝胶囊1.2g/次,3次/d,病情一直稳定。术后3个月,患者突然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咯黄粘痰。随即给予青霉素800万U、穿琥宁0.4g分别加入5%糖盐水各500ml静滴,并口服安乃近0.5g,2次/d。以上治疗5天。患者体温仍在38.5~39.2℃之间,继而用头孢曲松钠3.0g,清开灵30ml分别加入2组5%糖盐水静滴。用药5天,患者精神尚可,体温仍在38.2~39℃之间。2002年4月1日,患者要求中医治疗,证见:发热恶寒、咳嗽咽痛、咯痰黄白相兼、头痛鼻塞、全身酸软乏力、口渴欲饮、舌边尖红、脉弦数,病邪仍在卫气分之间,用银翘白虎汤化裁:
金银花20g,
连翘20g,
黄芩10g,
牛蒡子15g,
石膏40g(先煎),知母10g,
柴胡10g,
葛根12g,板蓝根15g;每日1剂,分4次口服。服药3天。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测T37.9℃;上药继用4剂后,患者全身症状缓解,体温降至正常。
运用中医药治疗肾移植术后,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