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虽然如此,但恐怕大多数病人对于iga肾病这个病种了解甚少,更别说去解释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了。对病人来说,iga肾病这样陌生的疾病乍听会让人觉得焦虑不安和神秘莫测。
好奇归好奇,看病还是要实实在在。虽然名字古怪另类,临床表现醒目,其实,80%的iga肾病却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肉眼血尿的出现可能给人印象深刻,但往往预后良好,不会发展成尿毒症,所以不需要特殊治疗,卧床休息几天即可。明白这个道理可以说是西方医学对iga肾病的巨大贡献,之所以如此强调,是因为有些医生不明所以或者揣着明白装糊涂,病人则杯弓蛇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治疗一个根本不需要治疗的疾病,笔者遇一位血尿病人,在一位据说是深圳最好的中医大夫治疗下,5年之内每周门诊一次,而镜下血尿依旧。
批评同行虽然有失厚道,如此小题大做却是令人诧异其居心何在。
真正需要积极治疗的只有15%-20%的病人,因为他们可能在10年后肾功能衰竭,所以,说iga肾病是一种肾病,还不如说它是两种疾病更恰当些。因此,判断病人的发展方向才是iga肾病的关键所在。而区分那些可能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标准包括:持续的蛋白尿,持续的高血压,早期的肾功能衰竭,病理上表现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或者新月体形成。另外,保养和恰当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即使不幸地身处这15-20%以内,合理的治疗就成为战胜疾病最关键的方面,远远比四处游走多方求医重要的多。此话极象标语口号校训,听着空洞,似乎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却是笔者在医疗工作中的最大体会。
而我国是iga肾病的高发地区,据有关报道我国竟然占到肾活检结果的40%以上。可见其发病率之高。
iga肾病的发现历史很短,1968年法国的医生berger才命名它。所以引起医生对发病的机理,治疗和预后方面保持了极大的好奇心,尤其对于为什么iga会沉积在肾脏上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