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热凉血:凡属外感风热者,表现为恶寒轻发热重,咽干咽痛,或有咳嗽,或有鼻塞口渴喜饮,肉眼
血尿,舌红苔薄,脉象浮数,宜疏风宣散、清热凉血,方用银蒲玄麦甘桔汤(银花、
蒲公英、
玄参、
麦冬、生
甘草、
桔梗);属心经热盛者,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渴喜饮,肉眼血尿,排尿稍有灼热感,舌红苔薄,脉象细数,宜清心养阴、清热凉血,方用导赤散加味(生地、淡
竹叶、
滑石、甘草梢、
通草、
茜草、
黄芩、益母草、白茅根);肝经火旺者,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烦躁易怒,肉眼血尿,尿赤
便秘,舌红苔薄黄,脉象弦大,宜清肝泻火、清热凉血,方用加减龙胆泻肝汤(
龙胆草、黄芩、
栀子、生地、
泽泻、
车前子、滑石、生甘草、茜草、益母草、白茅根)。
(2)滋肾清利:阴虚内热,迫血妄行,症见腰酸痛,手足心热,咽干,渴喜凉饮,便秘尿赤,舌红少苔,脉象细数,治宜滋肾清利,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
黄柏、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
茯苓、泽泻、茜草、大
小蓟、石韦、益母草、白茅根)。
(3)益气健脾:脾虚气弱,气不摄血者,宜健脾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党参、生
黄芪、
白术、
当归、甘草、
陈皮、
升麻、
柴胡、刘寄奴)。
(4)活血化瘀:一般血尿均有瘀血。如瘀血征象不显著者,一般在清热凉血、滋阴清利方中加凉血活血之药物,即可使血尿消失。瘀血征象明显突出者,则可活血化瘀治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
枳实、
赤芍、甘草、当归、
川芎、生地、
桃仁、
红花、牛膝、生
侧柏叶、马鞭草、益母草、白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