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肾病 > 肾炎 > 正文

IgA肾病水肿患者怎样饮水?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2-1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我们大家都知道:水肿是肾脏病患者的主要体征之一,特别是眼睑、双下肢水肿,有时还会出现肾积水等严重现象。水肿除了和肾脏病变有关以外,还和肾脏病人水的摄入量有关。肾病患者如何饮水?所有的肾脏病人都要控制水的摄入量?这些问题成为困扰肾病患者的谜团。
  如何才能够做到正常的饮水,是肾病患者最为关注的。针对患者的禁忌问题,北京肾病医院专门召开了一个医患交流会,会上的一个内容就是:肾病患者如何饮水?
  在交流会上二病区的张主任给我们肾病患者做了一个明确的答复:
  医生:正确掌握水的入量,是配合治疗肾脏病中重要的一环。
  有的肾病患者,没有明显水肿症状,仅怕出现水肿,故盲目地限制饮水;有的患者认为多喝水就可以排出自己身体的毒素,因此每天都喝很多水。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在讨论肾病患者如何掌握的饮水量时,我给大家介绍两种饮水标准:第一种是量入为出标准;第二种是渴即饮标准。
  在介绍第一个标准的时,我们应该明确水分从我们身体散失的几种方式,根据它来计算我们的引水量。主要包括三种:“显性失水”、“非显性失水”和“内生水”等。
  “显性失水”指尿、粪、呕吐物、胃肠道吸引流物等所失去的水分。“非显性失水”系皮肤、呼吸道散发的水分。“内生水”是指食物氧化和细胞新陈代谢所释放的水分。“显性失水量”可以明确;“非显性失水量”0.5毫升/公斤体重/小时或12毫升/公斤体重/天,这2个实用常数计算,当然还要根据年龄、体温、气温、湿度等作适当调整;“内生水量,可以以400~500毫升为底数,加前1天的尿量、引流液等的排出量,我们身体主要通过这三种方式散失水分。
  如果是没有严重水肿或积水的患者,可以按照这个出量计算出每天饮水总量,然后进行日常饮水。
  在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有明显水肿时,应限制水的摄入;无尿或严重少尿的患者,一般仅需要无钠的、并且能够恢复蒸发和小量的尿中丢失的水就够了。医嘱中的水摄入量,应将每日产生的内生水350毫升,计入其中。许多慢性进行性肾脏病患者,在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生少尿或无尿时,它们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之前的数年,肾脏的保留盐和水的能力已经受损。这时如果盲目的对水进行增加或者限制性的摄入,就会促使已经受损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医生必须对这类情况加以警惕,并立即补充其丢失的水量。
  慢性肾病患者心力衰竭时,水的排泄是减少的,故水的摄入量应严格控制。
  尿路感染的患者为避免和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和繁殖,应多饮水,勤排尿,以达到经常冲洗膀胱和尿道的目的。
  尿路结石的患者也应大量饮水,因为尿量减少是尿路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饮水可以冲淡尿晶体浓度,避免尿液过度浓缩,减少莆成沉淀的机会。一般要求患者多饮水2400~3000毫升∕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2400毫升以上。尿量增多可促使小结石排出,同时尿液稀释也可延缓结石增长的速度,并避免手术后结石的再发。
  肾病患者或其亲属、医生在估计饮水量时,要根据观察患者自己感觉有无口渴感、眼球弹性、口舌粘膜及皮肤充实度,还需观察尿量多少、血压变化及胶体渗透压作为饮水量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把每天观察患者的体重变化作为估计水的入量,还是比较方便和实用。
  提醒大家,不要不分病情就盲目饮水;也不要不求实际的限制饮水,造成身体失水,加重水肿或者肾积水。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