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疾病患者对自己的尿量是比较注意的,尿量多少的变化对患者的情绪影响很大,一旦尿量突然减少,则思想紧张,甚至盲目地使用利尿药物。对某些尿量减少的患者来说,利尿药非但无效,有时还会促使肾脏功能进行性恶化。故对慢性肾衰患者尿量减少应注意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慢性肾衰患者尿量减少的原因有如下三种情况:
(1)肾前性:由于肾外原因引起全身有效血容量减少,肾血流灌流不足,肾小动脉收缩,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如长期食欲不振;入量不足;恶心呕吐及
腹泻丢失细胞外液,过度使用降压药,重症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心功能不全等因素,均会使尿量减少。肾前性少尿常有明确的病因,并有相应的各自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尿检查多数在正常范围之内,尿比重>1.020,尿渗透压>600mos/mg,尿钠<30mmol/l,肾衰指数[尿钠mmol/l÷(尿肌酐+血肌酐)umol/l若上述指标一时无法获得,可使用快速补液试验或使用20%甘露醇100-200ml在10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若能排出尿液40mlm以上则提示肾前性。
(2)肾性:主要是肾实质进行性损害,肾脏功能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因而尿量逐渐减少甚至尿闭。其少尿的特征为低渗性少尿,尿比重低而固定在1.010左右,患者有血肌酐、
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血红蛋白逐渐下降,全身状况日趋恶化等现象,即使大量使用利尿剂亦无济于事。
(3)肾后性:主要是尿路梗阻,如结石、
前列腺肥大、血块或腹膜后纤维化等。另外功能异常,如神经性
膀胱炎,也可导致少尿或无尿。临床上如果病人原来尿量正常而突然出现完全无尿,或少尿与多尿交替出现,多应考虑是肾后性梗阻,也可以通过腹部平片、b型超声或ct等以帮助诊断。尿路梗阻是肾功能恶化的加剧因素,但这些因素是可逆的,一旦梗阻解除,尿路自然通畅。因此,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是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