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性
肾病许多物质具有潜在的肾脏毒性,常见的内源性,如高钙、中毒性肾病高磷、高尿酸及高草酸血症时均可引起肾间质──小管病。外源性,如重金属(铅、镉、汞、金、铀、铜、铋、铊、砷、锂、锌等)、化学毒物(包括有机溶剂、碳氢化合物、农药、杀菌剂及煤酚等)、药物,几乎所有药物均有肾毒性(包括抗生素、解热镇痛药、金属制剂、造影剂、利尿剂、中草药等)。临床上较常见的肾毒性药物:①直接损伤肾脏的药物。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先锋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杆菌肽、紫霉素、二性霉素 B、四环素类、二甲金霉素、磺胺类、金制剂、青霉胺、依地酸(EDTA);保太松消炎痛、布洛芬、非那西丁、扑热息痛、水杨酸盐;氨甲喋呤;造影剂等。②表现为
过敏性肾损害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先锋霉素类、磺胺类、利福平、对氨己酸、速尿、噻嗪类利尿剂、硫唑嘌呤、别嘌呤醇、三甲双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③表现为结晶体肾病或尿路梗阻性肾病的药物有:磺胺类药物。④生物毒(动、植物性毒素),包括蜂毒、蛇毒、生鱼胆,蕈毒及花粉等。⑤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中暑、电
休克等。
中毒性肾病肾毒性物质易引起肾脏损害的原因:①肾脏血流量大。全身血流量的1/4~1/5流经肾脏,每分钟约1000~1200ml,毒性物质随血流进入肾脏,必导致肾损害。②由于肾脏的逆流倍增机理使髓质和肾乳头部肾毒物质的浓度升高,故中毒性肾病时髓质及肾乳头部病变显着。③肾毒性物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和排泄,故毒性物质在肾小管腔或小管上皮细胞内浓度增高,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④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的总面积,远远超过体内其他器官,故免疫复合物易沉积于肾小球而引起免疫性肾损害。肾小球系膜吞噬和清除毒物过程中引起系膜增生与免疫物质沉积。此外,肾毒物质通过肾小球三层不同滤膜时,使毒物或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