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神道、合谷、外关、足三里,肩井等穴位。
(八)针刺穴位疗法
(4)生新:用白玉膏掺生肌散外敷。若疮口有空腔,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则宜手术扩创。
(3)腐脱:用红抽膏掺九一丹外敷。
(2)化脓:可做手术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为防出血可用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换药可用3%过氧化氢或攸锁溶液纱条,注意将其填人创口内每个角落,掀起边缘的皮瓣,以利引流。
(1)成形:用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或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
(七)外治疗法
局部阿是穴。取陈艾绒捏成底径o.6~o.8厘米、高1—1.2厘米的圆锥形艾炷。另将鲜
生姜切成如硬币厚的薄片,先用75X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四周,然后将姜片放在患处正中,上置艾炷,点燃炙之。每次灸3~7壮(每灸3壮,更换姜片1次),以患者灸至不知痛,不痛者灸至知痛为度。炙后用毫针挑去上面粟粒样大小的白头或灸起的水泡,再敷以药膏。起病1~3天者,一般灸1—3次即愈。颜面部及巳成脓者不宜灸治。
(六)艾灸疗法
鲜丝瓜1个。将丝瓜洗净切碎,捣烂绞汁,频频冲洗患处,每日3次,6日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痈疽不敛,疮口太深者。
(五)熏洗疗法
(2)野地黄叶适量。将采集的新鲜野地黄叶用清水洗净泥土,放人锅内,小火煮烂,取出地黄叶,用纱布将药汁挤出,再将药汁放人锅内煎熬成糊状即可。将药膏涂在纱布上,敷于患处,胶布固定,每日1次,5天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痈证各期。
(1)生葱、蜜糖各适量。上药捣烂如泥状,外敷患处,用敷料或绷带固定,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痈证初期。
痈的疗法(四)敷药疗法
(3)头孢唑啉,每次1~1.5克溶于15~20毫升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日2次。
(2)红霉素:每次o.5克,每日4次,或1克静脉滴注,每日1次。
(1)青霉素:每次80万单位,肌内注射,每日2次,或氨苄青霉素7克,静脉点滴,每日1次。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方药] 托里消毒散加减:生
黄芪25克,
白术12克,
党参12克,
陈皮7克,
当归12克,
川芎7克,
白芍13克,皂角刺7克,
金银花16克,
甘草7克。
[治法] 扶正托毒。
肿热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胀重于痛,腐肉不化,脓液稀少,易成空腔。伴全身畏寒高热,或身熟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
4.气虐毒滞
[方药]
竹叶黄芪汤加减:生地16克,淡竹叶12克,生黄芪25克,
太子参25克,
麦冬12克,
天花粉12克,
石膏35克,
黄芩12克,金银花12克,
紫花地丁12克,
丹参12克,皂角刺12克,生甘草6克。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托毒。
肿势干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伴全身发热烦躁,口渴多饮,大便爆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细弦数。
3.阴虚火炽
[方药] 五神汤合二陈汤加减:金银花16克,
蒲公英16克,
芦根16克,姜
半夏12克,
茯苓12克,黄苓12克,陈皮6克,丹参12克,炙山甲12克,皂角刺12克。
[治法] 清热祛湿,和营托毒。
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型相同。伴全身壮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苔白腻或黄腻,脉数。
2.湿热壅滞
[方药] 仙方活命饮加减:金银花35克,
连翘16克,
防风12克,象贝母12克,
白芷12克,当归12克,
赤芍12克,
大黄7克,生甘草7克,发于上部,加
荆芥、牛蒡、桑叶,
菊花;发于中部,加
龙胆草、黄芩,生山栀,发于下部,加
苍术、
黄柏,革薢、川牛膝。
[治法] 泻火解毒,和营托毒。
局部虹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脓液稠黄,能迅速化脓脱腐。伴全身发热,口渴,尿赤。苔黄,脉数有力。
1.火毒凝结
痈的疗法(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适当休息和加强营养,清淡,高热量,多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发物及甜腻食物。颈后部痈可用四头带包扎,上肢痈宜用三角巾悬吊,下肢痈宜抬高下肢,并减少行走。
痈的疗法(一)普通康复疗法
痈的治疗方法多式多样,有普通康复疗法、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及敷药疗法等等,本节将为你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