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一个人遇到可引起心理冲突的处境常感到心情烦恼,出现一些心理上、身体上的反应,如睡眠不安、头昏脑胀等,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如果引起心理冲突的诱因很快得到改善,困难得到解决,或者这个人“想通了”,烦恼反应也就自然消失了,不一定构成疾病而成为神经衰弱。如果心理冲突不能解决,烦恼反应不能消失,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产生了疾病意识,也就是患者除了对困难处境的烦恼心情外,还有对症状的忧虑,感到自己有病了。这时患者的烦恼反应不仅不消失,反而加重并固定下来。对病的焦急、恐惧、烦恼本身也成了使烦恼反应持续加重的原因。有的患者害怕自己患了精神病或者患了什么严重疾病没被查出来,尤其当治疗效果不佳时,这种恐惧、焦虑情绪就更加严重,甚至产生悲观消极情绪,痛苦万分,这就进一步加重了神经系统的负担,使本来已经衰弱的神经更加衰弱。这种对病的焦虑和烦恼,反过来又构成使症状延续固定的继发因素,这种继发因素加上原来的心理冲突,双重地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相应区域更加兴奋,感觉团更加下降,症状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所谓的神经衰弱病理的恶性循环。很多患者原来起病时的原因早已消失,就是这种恶性循环,使神经衰弱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并持续下去,致使久治无效,顽固不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