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骨病 > 软骨病 > 正文

“学术不端”根源在“精神软骨病”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8-11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这几年,发生在南大的学术不端举报事件持续不断,社会影响很大。我们一直没有听到校方对这些事件的处理意见。原以为要么举报空穴来风,查无实据;要么学校讳疾忌医,捂住盖子。现在看来,南大也动了真格。我们不解的是,为什么已经蔓延到社会公共领域的学术造假事件,理直气壮地处理了,却躲闪着不愿与公众见面?

  对知识分子,国人一向是相当尊敬和客气的。说起学术造假、剽窃、相互诋毁和为师不正、失节趋利等丑闻,大多时候用的是“不端”这个词,很少有人用激烈言辞去抨击。反而,以骂街的方式,冠以学术腐败这样严厉措辞的,恰是学术圈内的同行,或是高校学人。

  这几年学术丑闻不绝于耳,在三日前教育部举行的高校学风建设视频会上,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用“零容忍”这个态度,重申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愤怒。但一个“不端”,还是道出了社会对学术问题的宽容。原因可能在于,学术不端,不是机制缺陷,而是道德缺失。教授们不像官员们,以公权力寻租,侵犯着公共利益,使社会丧失程序正义和公平。他们充其量冒犯了“己不正焉能正人,行不端私学难立”的教育公德,为人不齿罢了。动用制度机器,或是如惩治腐败那样,纪律的、司法的、传媒的所有手段一起上,是杀鸡用了牛刀。

  难怪鲁迅先生在《准风月谈·吃白相饭》中说:“或者诬人不端,或者赖人欠钱”。以不端者,讥讽那些不正经、不正派的混混,没拿鞭子抽,说明鲁迅也认为行为不端还算不上特别的恶行。

  然,学术不端真的不具有强烈危害性吗?对学术不端行为,真的不需要严规戒律无情惩治吗?

  我们先看看刚刚曝出的几起学术不端事件。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介绍了该校处理的几起学术不端行为的案例:撤销医学院教师刘某的清华教授职务,并解除聘用合同;对一名履历不实和论文一稿多投的教授职称申请者,取消其两年的申报资格;对发表的文章涉嫌抄袭的一名博士后作出退站处理。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邹晓东披露说,近三年来该校共受理学术道德问题投诉20起,其中受行政处分6起(因学术不端行为1人受开除处分)、校内通报批评4起。

  此外,南京大学也撤销两名学术不端的教授的行政职务,暂停其博士生招生资格两年。

  清华浙大离我们较远,南大我们比较熟悉。这几年,发生在南大的学术不端举报事件持续不断,社会影响很大。我们一直没有听到校方对这些事件的处理意见。原以为要么举报空穴来风,查无实据;要么学校讳疾忌医,捂住盖子。现在看来,南大也动了真格。我们不解的是,为什么已经蔓延到社会公共领域的学术造假事件,理直气壮地处理了,却躲闪着不愿与公众见面?

  高校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英集中地,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圣地。个别的、零星的学术不端,无损于她的崇高。但是,造假行为和热衷沽名钓誉、趋炎附势的失范事件一旦集体发酵,就不单纯是学术品质的自我净化问题了,整个社会对大学的道德期望值,也无形中加大。这是因为,如果我们的大学校园不能守住最后的良知和真理,中国的改革进步大业将失去思想的引领,道德大厦将失去精神的支撑。

  这就是我们格外关心大学学术不端事件并极力将其摆放在社会公共平台进行聚焦的原因。

  大学不是净土。大学的围墙虽在,但早已与社会融为一体,大学即社会。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东西,濡染着往日的象牙塔。这里面,有高风亮节,也有利欲熏心、蝇营狗苟。过去时代少有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虚无主义和浮躁学风,现在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名教授、博导的讲坛上。这个现象不仅为外界所不安,而且也让莘莘学子觉醒。2006年3月5日,南京大学6位博士生就请求查处某教授学术不端事件给校领导发出一份公开信。信中写道:众所周知,学术腐败在今天已经是影响中国科学进步的主要障碍,成为失去大学精神的罪魁祸首,成为中国学人失去创新能力的主要诱因。公开信呼吁作为中国一流大学的南大,在遏制学术腐败、实行学术监督、加强学风建设上率先垂范,重塑大学之魂。

  当然,我们知道,对学术不端深恶痛绝的绝非只有学生们。2009年8月10日,南大16位院士和12位文科知名学者联名发出《守护学术良知抵制学术不端——致全体教师的倡议书》,倡导“甘于寂寞,克除功利”。倡议书一发出就在全校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随后,校方因势利导,出台《科学研究规范与学风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但是,舆论上、制度上的羁绊,并未能堵绝学术不端的再生。今年以来,南大“周宪被举报事件”重挫人们的信心。

  于是,寄望以设立“学术欺诈罪”或类似罪名遏制学术不端的声音骤起。但我们认为,如果不治愈学者个人和高校自身的“精神软骨病”,严刑峻法怕也奈何不了“不端”。

  贪图功利、渴慕虚荣、不思学究、缺乏独立精神、丢弃社会责任的“公公知识分子”是个人的“精神软骨病”;而行政化主导下的晋职体制、盲目的SCI崇拜、偏颇的学术评价体系导致的“唯论文论”、科研项目经费的潜规则、产业化福利功能等等,则是高校体制表现出的“精神软骨病”。为利欲所左右,使命感麻木,舍公共理想偏安一方精神田园,视学术诚信为非生产力要素,这是两种“精神软骨病”的相同症候。症候一日不除,精神矮化一日不去。

  学术乃天下公器,不容有病。“大学之魂”何时重回?只有她的归来,中国的大学才能真正走向“制不端而守正”“因励学而敦行”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