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呼吸系统 > 气胸 > 正文

猩红热临床表现及治疗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10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猩红热
    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产红疹毒素的A群(组)P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患儿多为3岁以上小儿,6个月以下极为少见。少数患儿病后I—5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本病属中医学“喉痧、烂喉痧、丹痧、疫喉”等范畴。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1—5天。初起突然高热,胃寒头痛,呕吐,烦躁,咽部疼痛,咽充血极明显,扁桃体肿大或可见脓性分泌物。在起病12—36小时内出现皮疹,先见于颈、胸、腹背,迅即从腋部及腹股沟扩展到四肢。皮疹鲜红,细小密集,有时似点状出血,疹间皮肤通红,压之褪色。皮疹在2天内出齐,疹盛时皮肤瘙痒。面部发红,但口唇周围苍白(环口苍白圈)。肘前、腋窝、腹股沟等皮褶处因红疹寄集而呈皱褶红线(帕氏线)。舌苔白厚或光剥,舌乳头突出于舌面之上,状如杨梅,称杨梅舌。出疹后一周内见皮肤脱屑,多呈片状,指尖可呈膜样或套样脱皮。
[诊断)
    1,病史:可有与猩红热、咽峡炎或扁桃体炎患者接触史。
    2.典型皮疹。
    3.外伤后有发热、典型皮疹而无咽颊炎者为外科性猩红热。
    4.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物培养得溶血性链球菌。
  5.本病应与风疹、麻疹、幼儿急疹进行鉴别,参见“风疹”节。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抗生素:宜早用足量,较长疗程。一般用青霉素2万-4万u/kg日,分2次肌内注射。或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天40万—80万u,一次肌内注射,疗程者,用红霉素30q/L矿日,口服或静脉滴注;轻型病例,用磺胺甲基异哑唑40-50~,/日,口服,每日2次。
    (2)对症治疗: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或杜灭芬含片。
    (3)心肌炎、休克等严重症状的治疗参见有关章节。
    2.中医药治疗
    (1)邪侵肺胃:突然发热恶寒,头痛呕吐,咽喉疼痛红肿,肌肤丹痧隐约可见,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治法:辛凉清热,解毒利咽。
    方药: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6克、玄参6克、桔梗10克、蝉
衣3克、浮萍10克、豆豉10克、荆芥3克、甘草3克。
    (2)毒在气营: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的白点,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淤点。见疹后1-2日舌苔黄燥,舌质红刺,3-4日后舌苔剥脱,舌面光红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无力。
    治法: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犀角3克(先煎)、生石膏25克(先煎)、黄连1.5克、鲜生地10克、鲜石斛10克、鲜芦根10克、鲜竹叶6克、连翘10克、元参10克。
    (3)疹后阴饬:丹痧布齐后1-2日,开始皮肤脱屑,此时身热渐退,咽
部糜烂疼痛亦渐减轻,但留有低热,唇口干燥,或伴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
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沙参10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3克、扁豆10克、桑叶10克。
[预防与调养)
    1.隔离患儿至疹退及咽拭物培养阴性。
    2.对曾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可口服复方新诺明3-5日,也可肌注1次长效青霉素印万—120万u。
    3,保证患儿充分休息,以防止并发症,保护皮肤,注意口腔清洁。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