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丘疹 > 正文

红色斑丘疹_什么是红色斑丘疹?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3-25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zlnow.com整理推荐。

  异位性皮肤炎治疗

  症状发痒的红色斑丘疹

  异位性皮肤炎的疹子是会严重发痒的红色斑丘疹,伴有渗出体液,常因患者难耐瘙痒而角质化。患有此症的患者通常皮肤都偏干燥,天一冷就更容易发痒、脱屑;如果患者搔抓得太厉害,导致细菌侵入感染发炎,则会产生水泡、结痂的现象。

  特定好发部位异位性皮肤炎最特殊的征状,就是不同年龄有特定的好发部位,而且情况时好时坏,常常反覆发作。

  在五岁以前,以眼睛四周及口鼻、双颊最常见,手臂外侧及胸部次之;学龄儿童则常在肘窝、膝窝及手部。由于异位性皮肤炎的主要症状就是“痒”,因此许多小患者会去抓,却越抓越痒,恶性循环的结果,常会在患部留下抓破或抓伤的痕迹,使肤色变深,皮屑脱落更多!

  好发年龄大部份发病年龄在六个月以下,之后症状就反覆变坏或缓解;大多数的患者在六岁之后症状就会减轻许多;到青春期有75%的患者会自然痊愈。不过,如果是全身性严重的异位性皮肤炎,而且家族有一半的人都有此症状者,可能会持续到成人。

  治疗由于异位性皮肤炎是过敏体质引起的症状,因此唯有努力改善体质才有痊愈的可能。而在长疹子发痒时,可以适当用药来缓解。

  通常医师会开立类固醇药膏涂抹,并配合口服抗组织胺来止痒。但如果疹子开始有分泌物,甚至有散发味道时,就表示有细菌感染,必须赶快再回诊,医师会视状况开抗生素的口服药与药膏,以免病情恶化。

  湿疹与异位性皮肤炎如何区分?

  经常有家长会疑惑,究竟异位性皮肤炎与一般的湿疹要怎么区分?两者的异同在哪?前面提过异位性皮肤炎又称为“过敏性湿疹”,顾名思义,它与湿疹的症状很接近,差异就在于是否由过敏所引起。

  湿疹-泛指皮肤的病变型态

  湿疹指的是皮肤的病变型态,不论刺激物引起或不明原因的过敏,只要表皮变红、变粗、会痒,都可泛称为湿疹。

  异位性皮肤炎-过敏的表征

  如果有上述的皮肤症状,再加上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认定是“异位性皮肤炎”。 1. 湿疹分布在特定的部位。

  2. 症状反覆发生,时好时坏。

  3. 有过敏家族史,或合并有其他过敏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气喘。

  异位性皮肤炎宝宝的照护

  撇步一:远离过敏原

  1. 家中勤打扫,保持空气流通,远离尘螨、蟑螂、霉菌、花粉等过敏原。

  2. 尽量不要直接碰触香水、消毒水、清洁剂、防腐剂等刺激物。

  3. 饮食注意不要吃会引起过敏的食物,如蛋、牛奶、柑桔类、坚果、有壳海鲜、花生。

  4. 若喂食配方奶,应选择水解配方,并且等到六个月大再开始添加副食品。

  撇步二:温和清洁、加强皮肤保湿

  1. 每天用温水泡澡,但注意水温不可太高。

  2. 清洁身体或头发时,应选择中性或低敏感的沐浴乳或肥皂,不要用酵素或肥皂,以免刺激宝宝脆弱的肌肤。

  3. 洗完澡后应用浴巾稍微拍干身体,不要用力擦拭,以免浴巾摩擦到皮肤。

  4. 趁着身上的水份尚未全干之前,抹上较滋润的乳液,舒缓干燥的患部皮肤。

  撇步三:衣着与卫生

  1. 衣物的质料应选择透气性佳的纯棉,不要穿戴毛料类、尼龙类的衣服、配件。

  2. 穿衣服时不要将宝宝包得太紧,因为闷热会刺激皮肤瘙痒,造成孩子不适。

  3. 夏天应常用清水为宝宝擦汗,以免汗水刺激让症状更严重。

  4. 宝宝指甲要剪短,以防止抓破皮肤,让细菌感染到伤口,造成“继发性感染”。

  5. 可以帮宝宝带上棉质手套,避免他自己去抓痒,让症状更严重。

  中医诊疗网提示:大多数的异位性皮肤炎在患者长大后都会痊愈,因此它并非严重的疾病,只要在日常的饮食与环境都远离过敏原,并且随时注意身体的清洁跟保湿,就可以减少浑身发痒、皮肤脱屑的困扰了。

  延伸阅读:丘疹性麻疹病因:

  现今几乎都认为丘疹性荨麻疹发病与昆虫叮咬有关,可以说是由节肢动物类叮咬止起的外因性变态反应。当患者被节肢动物,如臭虫、跳蚤、蚊子、蠕类等叮咬时,该昆虫唾液可注入皮肤内,若此人具有过敏素质倾向,那么,通过几天数次叮咬之后则可致病。多数看法是属于迟发性变态反应。持以上观点的理由有:其一、用上述昆虫制成抗原进行皮肤试验,90%患者呈阳性反应;其二、本病好发月份同昆虫爱叮咬人的季节相一致;其三、患者脱离致病时的环境,避免再与这类昆虫接触,结果常使患者病情霍然痊愈;其四、倘若病人长期反复受叮咬则可发生脱敏作用,故本病自儿童7岁后,随年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降低,直至中年人基本上不得此病。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