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抓、烫洗不可为治疗冬季
瘙痒病,重要的是患者自身要注意对皮肤的调养。瘙痒与搔抓总是联在一起的,医学上对瘙痒的定义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搔抓不仅容易使皮肤破损处发生感染,而且长期反复搔抓会使局部皮肤变得肥厚、粗糙,局部的感觉神经因反复刺激而更加兴奋、敏感,使瘙痒进一步加重。这样患者就会陷入越痒越抓、越抓越痒的恶性循环当中。所以,治疗
瘙痒病,患者除了要配合医生用些内服、外用药物外,还要尽量控制搔抓。如果实在痒得难忍可以轻轻拍打,或用冷水湿敷。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皮肤润泽了,瘙痒也就消失了。
虽然不能改变秋冬季节寒冷干燥的气候特点,但老人们可以努力改善生活、工作的小环境,比如,冬季室内采暖时不要使室温过高,运用加湿器或种植花草等方法来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以减少皮肤水分的蒸发。此外,还应该养成定时定量喝水的习惯,如果总是到口渴时才喝水,人体就会经常处于缺水状态,而人体一旦缺水就会从皮肤中夺取水分,使皮肤干燥而出现
瘙痒病。
瘙痒爱找老人的“碴儿”老年人因为皮肤衰老,皮脂腺萎缩,皮脂分泌减少;加上老人活动少,血液循环差,皮脂的分泌功能进一步减弱,所以皮肤很容易干燥。所以,在秋冬季节老年人不要洗澡太勤,更不要用过热的水泡澡,不要用毛巾、肥皂用力搓澡,因为这样会洗掉皮肤表面的脂膜,使皮肤干燥加重,诱发或加重瘙痒。每次洗完澡后,在经常感觉瘙痒的部位可适当涂抹一些含有少量油脂的润肤液、雪花膏等,这样可有效减轻瘙痒。
从生理上讲,热刺激可以抑制痒感,所以
瘙痒病患者大多喜欢用温度高的水“烫澡”,求得暂时的舒服。殊不知,“烫澡”会严重地破坏皮肤表面的脂膜,使皮肤更干燥。而且过强的热刺激也会使局部的皮肤变得肥厚、粗糙,瘙痒更严重。
另外,食用辛辣、腥发食物或饮酒也常常诱发或加重
瘙痒病,所以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止痒”药物莫乱用药
瘙痒病人常常痛苦地说,痒比痛还难受,痛可忍而痒实在难忍啊。现代医学对痒的研究还很肤浅、很不全面,目前的研究认为,炎症介质中的组胺是引起痒和痛觉的主要物质。科学家发现,将高浓度的组胺注射到皮下可引起疼痛,若注射于表皮则引起瘙痒。这说明了痒和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痒和痛又不完全一致,比如阿司匹林有止痛作用却不能止痒;相反,应用抗组胺药物能缓解部分病人的痒却不能止痛。这些说明引起痒和痛的炎症介质不仅仅是组胺,还有其他介质的作用;而且传递痛觉和痒觉的神经学路径可能也不完全相同。正因为人们对痒的生理、病理机制认识尚不清楚,使得我们在拥有各种“止痛片”、“去痛片”的时候,却制不出“止痒片”、“去痒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