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本病多因七情郁结,久病在血,气血不畅,凝滞于皮肤,日久耗血伤阴,化燥生风而成。故采用中药养血润肤,祛风除湿,清热化瘀的功效。方中
赤芍,活血祛瘀;
丹参其性长于行血,能除烦安神,养血活血;生地、熟地清热凉血,养阳生津;
白鲜皮、
蛇床子清热利湿,解毒、杀虫。地塞米松有较强的抗炎、抗
过敏等药理作用;清凉油有止痒、解毒、杀菌作用,两者合用于皮肤患处,达到止痒、杀菌、抗炎、抗过敏之功效。
取生地15克、熟地15克、
地肤子10克、白癣皮10克、樟白皮10克、蛇床子10克、赤芍15克、
红花6克、生
甘草5克、丹皮15克、
蝉蜕5克、
党参20克,每天一剂煎服,7天一个疗程,连服4个疗程。同时用清凉油1盒,地塞米松片0.75毫克10片研成粉,然后把两药搅拌均匀,涂于患处,早、晚各1次。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病程缓慢、时轻时重的阵发性皮肤
瘙痒和苔癣样变为主的慢性皮肤病变,其病因未能完全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效果良好。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性皮炎
2005-5-8 13:15 junjunsu
3.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紧张。
2.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
1.避免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
[预防与调养]
②艾卷灸患处或艾绒隔鲜姜片灸之,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①针刺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神门等穴;耳针取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或敏感点;还可用梅花针叩打局部。
(3)针灸治疗
②对于泛发性皮损可用药浴,如楮桃叶浴、
苦参浴等。
①羊蹄根散醋调搽患处,每日1~2次。
(2)外治法
方药:生熟地各15克、赤
白芍各15克、
当归10克、首乌15克、丹参30克、白鲜皮15克、白蒺藜15克、
荆芥10克、
防风10克、
茯苓10克、甘草6克。
治法;养血疏风润燥。
②血虚风燥:病程较长,局部干燥、肥厚、脱屑,苔藓样变明显,画色无华,睡眠较差,苔薄,脉细。
方药: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衣6克、白蒺藜15克、白鲜皮15克、
金银花15克、
黄芩10克、苦参10克、车前草10克、
滑石30克(先煎)、生甘草10克。
治法:疏风清热利湿。
①湿热伤表:局部除有成片
丘疹肥厚外,并伴有部分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苔薄黄或腻,脉濡数。
(1)内治法
2.中医药治疗
(3)外用药物:可选用地塞米松煤焦油搽剂、地塞米松丙二醇、肤轻松醑、氢万等;各种皮质激素霜剂等;软膏:5%~l0%糠馏油软膏、黑豆馏油软膏等;贴膏:肤疾宁、皮炎灵等。
龙,并加入适量盐酸普鲁卡因,作局部皮下封闭。以强的松龙为例,每次用量不超过25mg,每周1~2次。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内服抗组胺药(见
荨麻疹)和镇静药,如安定5mg或舒乐安定lmg、多虑乎25mg,每晚睡前门服。 (2)封闭治疗: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用0.25%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局限型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可选用去炎松或强的松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诊断] 1.根据典型的苔藓样变,剧烈瘙痒,好发部位及慢
性病程等特点进行诊断。 2.需与慢性
湿疹鉴别,后者虽也有苔藓化,但仍有丘疹、小水疱、糜烂等表现。还需与皮肤
瘙痒症区别,后者先瘙痒后起疹,主要为抓痕、血痂、脱屑、苔藓化,边界不清。
5.本病好发于青年和成年人。病程缠绵,常迁延数年之久,虽经治愈,容易复发。
4.本病好发于颈后及两侧、肘窝、胴窝、尾骶等处。皮疹不甚广泛或仅限于上述部位时,称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皮疹分布广泛,除局限型所涉及的部位外,眼险、头皮、躯干及四肢之一部或大.部受累时,则称泛发性神经性皮炎。
3.自觉阵发性奇痒,入夜更甚,搔之不知痛楚。情绪波动时,瘙痒随之加剧。
2.皮损初起为有聚集倾向的扁平丘疹,干燥而结实,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亮。久之丘疹融合成片,逐渐增大,皮肤增厚干燥成席纹状,经常搔抓形成皮肤苔藓化。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临床表现] 1.基本损害多是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搔抓后皮肤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极易形成苔藓化,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药物,神经性皮炎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主症的慢性皮肤炎症,发病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慢性经过,不倾向湿润,易于反复发作。中医称之为“顽癣”、“牛皮癣”、“摄领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