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的发生是有较明显原因的,一般治疗及时、得当,约4~5日后,患处皮肤红肿逐渐消退,变为棕黄色,并有小片皮屑脱落而愈。但是该病容易复发。对此,针对病因应注意防上局部皮肤的损伤及鼻粘膜的损伤,克服挖鼻孔的不良习惯,以防面部丹毒发生。如果发现有足癣,应积极彻底治愈足癣,以防止小腿发生丹毒。总之,该病病因清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只要积极治疗,一般预后是良好的。
怎样预防丹毒的发生
5.西医疗法 丹毒感染现象较重,血象高者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先锋霉素等。局部可用50%硫酸镁热敷,或用鱼石脂软膏外敷。同时,应注意隔离,用过的敷料应烧掉,以防接触感染。
4.其它疗法 ①砭镰法:患处常规消毒后,用
三棱针轻刺皮肤,并轻挤患处以出血为度,取其泄热解毒的作用。此法适用于下肢丹毒,但禁用于颜面丹毒。②耳针疗法:取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部。方法:每次选2~3个穴,针刺后留针30~60分钟,有清热止痛的作用。
3.针灸疗法①主穴:大椎、曲池、陷谷、委中。②配穴:太阳、合谷、足三里。③手法:施泻法,并将委中穴放血,每天1次,留针15~30分钟。
上方任用一方,加水适量,小火煎开,乘热先熏患处,待温再浸洗患处,每日2~3次。
2.外治 皮疹红肿如丹涂脂染,选用
大黄散、玉露散、柏叶散等,任选一种,用冷开水或糖水调成糊状,外涂,每天3~5次;小儿丹毒选用寒水石15g,梅片0.3g,共研细末,米醋调散;若发现象皮腿时,可分别选用:①
海桐皮、片
姜黄、汉
防己、
苍术、蚕砂各12g。②苏叶、
石菖蒲各15g,海桐皮、姜黄、苍术各12g,茵陈、
生姜、蚕砂各10g,
桂枝、
白芷各6g。
毒攻 皮疹焮赤,波及范围较大,兼有壮热不退,神昏谵语,呕恶烦躁等。治宜:清热解毒,护心和营。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生地炭、二花炭、
绿豆各30g,炒丹皮、
紫草、炒
黄连、
连翘各6g,
赤芍、生
甘草、蝉衣各6g,犀角1.5g(
水牛角15克代替,先煎),紫雪丹3g(分2次吞),服法同上。
胎热 患者多为小儿,皮肤焮赤,摸之灼热烫手;兼有发热,烦躁不安或叼吵等。治宜:清火解毒,凉血退斑,方用清火消丹汤加减。生地10g,炒丹皮、
玄参、赤芍各6g,绿豆衣15g,连翘、甘草、花粉、川牛膝各4.5g,服法同上。
寒湿 呈慢性经过,病程较长,常因反复发作,致使患处漫肿、坚实,形如大腿风。治宜:散寒除湿,和营消肿,方用二妙丸加减,炒
黄柏、
槟榔、
青皮、甲珠各6g,苍术、汉防己、
泽泻、广
木香、川牛膝各10g,用法同上。
湿热 病变多发生在下肢部位,局部皮疹呈水肿性红斑、光亮,偶可见水泡、血疱和坏死。治宜:清热化湿、和血通络。方用普剂消毒饮加黄柏、
萆薢或用龙胆泻肝汤。萆薢、连翘、
当归、马鞭草、赤芍各10g,炒丹皮4.5g,炒黄柏、苍术、川牛膝、青皮各6g,
赤小豆、忍冬藤各15g,生苡仁30g,用法同上。
肝火 该证型常发生于胁下腰胯处,肤色焮红,状如云龙,自觉刺痒灼热。治宜:清肝泻火、化湿解毒,方用
柴胡清肝饮或化斑汤加减,柴胡、炒丹皮、炒胆草、炒黄连各4.5g,炒
黄芩、焦山枝、连翘、炒知母各6g,银花、绿豆衣各15g,生地、
石膏各10g,生苡仁、赤小豆各30g,服法同上。
风热 病变多发生于头面及上半身,皮肤焮赤肿胀,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和呕吐等全身症状。治宜:清热解毒、散风消肿,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炒
牛蒡子、赤芍、桑叶、炒枯芩各10g,炒黄连、焦山枝各3g,二花、野
菊花、连翘、板蓝根各12g,炒丹皮、蝉衣各6g,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1.中医内治 根据病因及症状的不同,具体分为6种治疗方法:
治疗丹毒有什么办法
丹毒多侵犯皮肤或粘膜的网状淋巴管,比较表浅,而急性蜂窝组织炎多侵犯皮下组织,病变较深;从局部症状看;丹毒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而急性蜂窝组织炎呈暗红色,中间明显,周围较淡,边缘不清楚;急性蜂窝组织炎肿势较重,超出炎症范围、中间明显,常有组织破坏,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有时跳痛,常有化脓,病后不再复发;而丹毒的肿势轻,边缘高于正常皮肤,灼热疼痛,下肢者轻,面部者重,一般不化脓,常可复发。
丹丹毒中医怎样和急性蜂窝组织炎鉴别
生活中如果我们发现最初感觉全身不舒服,怕冷、发热,接着皮肤出现红斑、焮热肿胀,色如涂丹,鲜红,中间较淡,压之褪色,放手后即恢复原状,常常迅速地向四周皮肤蔓延,有时出现水疱(又称水丹),触摸局部灼热、疼痛,红斑周围的边缘凸起,与正常的皮肤有明显分界,病变一般不化脓,此时我们首先考虑为丹毒病所致。丹毒多发下肢,愈后很容易复发。每年春、夏季多见。
患了丹毒中医会有什么样的症状
丹毒发病没有定处,上自头面、下至足趾,都可能发生。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又分别有“抢头火丹”“大头瘟”(发生于头面);“内发丹毒”(胸部),“流火”(下肢)及“赤游丹”(小儿)之称。
丹毒,顾名思义就是指丹毒链球菌(溶血链球菌)侵入皮肤或粘膜内的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以皮肤突然发红、热如火烧,颜色象丹涂脂染样为特点的疾病。这个病名既古老又现代,当然和现代所说的丹毒不能完全吻合。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内里血分有热,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或者由于皮肤的破损如针刺、抓伤、皲裂、虫咬伤、足癣,感染邪毒而诱发。该病为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预后较好,但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