疖病治疗 本病的治疗原则为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局部于未成熟破溃时外敷鱼石脂软膏,已化脓尤其波动明显者可切开排脓,对溃破创口或切开切口则用,凡士林纱布引流;局部还可施行物理疗法。面部疖肿切忌挤压,应早期应用大量抗菌素。对反复多发长期不愈的疖病可应用自血疗法或注射自家菌苗、多价葡萄球菌苗。
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诊断依据
疖肿无全身症状者无需常规检查。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检查
5.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4.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若发生于血流丰富的部位,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症状。
3.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溶解形成脓肿,硬结变软,疼痛减轻,中央脓头大多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炎症消退痊愈。
2.炎症继续发展,结节增大,疼痛加剧。
1.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结,呈圆锥型。
症状
疖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自毛囊或汗腺侵入所引起的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一种急性化脓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组织的炎症,局部形成炎性浸润结节。单个者称为疖,反复多发者称做疖病。本病多见于炎热季节,往往以头、面、颈、腋下及臀部等常受摩擦的部位为多见,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
糖尿病患者。最初为与毛囊一致的炎性
丘疹,渐渐增大成为粉红或暗红色浸润结节,具疼痛和触痛。经2一3天后结节化脓坏死变软,形成脓疡,中央有波动,并有脓栓,破溃后形成一个火山口状孔洞,不时有胜波溢出.当脓栓和坏死组织排出后,疼痛顿减,炎症红肿逐渐消退,约1一2用愈合,局部残留疤痕。患者可伴有发热头痛、周身不适、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体质弱者甚至可引起脓毒血症或
败血症。轻者可不破溃,炎症硬结逐渐吸收消退。本病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尤易发生于预、面、头皮、腋窝及臀部等处。发生于面部者,尤其在鼻附近的疖易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或败血症。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