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女性一生中多有耗血或失血。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
贫血常见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要治疗贫血首先明确类型,予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发病率最高的是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时,患者除了面色苍白外,一般还会感到倦怠无力,腿像灌了铅似的发沉,头晕气喘,心悸,体力下降,容易疲倦,精神萎靡,耳鸣,常常感到食欲不佳,恶心等症状。假如您出现这些症状,不要自行诊断,也不要以为吞几颗含铁的药丸就能把问题解决。确切的诊断只能由医生做相应检查才行。
其常见原因有:
①铁的摄入不足(饮食中缺少铁;有偏食习惯)
②吸收障碍(胃大部切除术后等)
③铁的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月经期妇女、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等)
④铁的丢失量增加(消化道出血或月经失血过多等)
⑤疾病的影响(溃疡病、痔疮、胃肠肿瘤及子宫肌瘤出血等)。
缺铁性贫血的营养治疗
1.检查并治疗原发疾病,祛除病因。
2.口服铁剂,常见的是硫酸亚铁,进餐时或餐后服用。
3.补充富含铁的食物。各种肉类、禽蛋类、动物的肝、肾等;海带、紫菜、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香菇、豆类及其制品。动物性食物中 铁的吸收率(20%)明显高于植物性食物(1%-7%)。
4.补充维生素C100毫克,与饭同吃。因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5.选择强化铁的食品,如加铁酱油和牛奶。
6. 忌浓茶和咖啡。
7.用铁锅烹调。
8.纠正偏食和素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9.忌饮浓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物中的铁,是以3价胶状氢氧化铁形式进入消化道的。经胃液的作用,高价铁转变为低价铁,才能被吸收。可是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临床观察表明,许多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下是由于身体内某一造血原料不足引起的。
10.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只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贫血,补充相应的造血原料,贫血就能纠正。而补充原料,大部分患者只要注意饮食就能办到。
女性一生中多有耗血或失血。平时若不善于养血,则易引起贫血,出现心慌、头晕、面色苍白、失眠等血虚病。对此除请医生治疗外,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我调理。
1.生活的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剧烈活动、劳累。体位改变应缓慢进行,以免产生急性脑缺血而晕倒。
2.饮食的调摄:多吃绿色蔬菜和含铁量高的食物,如蛋黄、牛肉、肝、肾、海带、豆类等。不饮茶,茶叶中的鞣酸会阻碍铁质的吸收。胃酸缺乏(如萎缩性胃炎、胃切除术后)者可适当口服些稀盐酸。盐酸能将食物中的铁游离化,增加铁盐的溶解度,有利吸收。吃一些维生素C,有利食物中铁的吸收。使用传统的铁锅煎炒食物,锅与铲之间的磨擦会产生许多微小的碎屑,在加热过程中,铁可溶于食物之中,故铁锅是一种很好的补血器皿。
(1)缺铁性贫血.需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这类食物有:猪肝、牛肝、鸡鸭肝、猪腰、猪肚、牛腰、牛肺、牛肉汁、蛋黄粉、银鱼干、黄鱼干. 鱿鱼、海蛰、虾米与虾仁等荤菜;菠菜、油菜、荠菜、金针菜、韭菜、芹菜、豆腐皮、豆腐干,以及桃、橘、枣等。以上食物以猪肝、牛肝.鸡鸭肝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