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再障经系统治疗,病情稳定,出血终止,感染发烧得以控制,还须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滋阴补肾再治疗2-3个月,否亦可转入与温补脾肾,填精益髓中药交替服用,每周1、3、5服凉血解毒,2、4、6服温补脾肾。效果亦会满意。
羚角粉1g 丹皮10g 生地20g
赤芍10g
辛夷10g
苍耳子10g
白芷15g
西洋参20g 天门冬20g
黄柏20g
砂仁30g
琥珀1g
血竭6g加减:咽喉肿痛者加玉胡蝶10g、腊梅花10g、咳嗽痰黄者加
麻黄10g、杏仁10g、
鱼腥草25g、生
石膏30g,大便干结加
大黄10g、
桃仁10g。
方药:凉血解毒汤。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2、急劳髓枯温热型(急性再障SAA-I)主证:起病急骤,壮热口渴,高热不退,齿鼻衄血,便
血尿血,皮下瘀斑,口干
口臭,血腥味难闻,妇女月经淋漓不断,甚则颅内出血,神昏沾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洪大数疾。
北
黄芪30g 红
人参15g 仙灵脾10g 补骨旨20g
阿胶10g
当归10g
锁阳10g 淡附片10g
巴戟天25g 淮山药30g加减:纳食不佳加炒
白术10g、
柴胡10g,面虚浮肿者加
茯苓15g、
泽泻10g、
桂枝10g。血虚文不复加
鹿角胶10g。
治法:温肾助阳,填精益髓方药:参芪仙补汤合保元汤。
(3)虚劳血虚,肾阳虚型。病情稳定或肾阴阳具虚型,阴虚证得到控制,面色恍白,畏寒肢冷,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大便不实,出血证不明显。舌质淡白,嫩胖,苔藻白,脉沉细或滑细无力。
北黄芪20g
党参20g 仙鹤草30g 补骨首20g 二地黄各20g当归10g
枸杞子25g
北沙参30g 阿胶10g加减:气虚明显者加红参10g,阴虚内热者加
女贞子30g,旱连草30g、知母10g,阳虚明显加淡附片10g、巴戟天15g,衄血者加黑山栀10g、制大黄10g、
代赭石15g。
方药:参芪仙补汤合一贯煎。
治法:滋阴济阳,填精益髓。
(2)虚劳血虚,肾阴阳具虚型:慢性再障病情相对稳定或阴虚型经治疗向病情稳定趋势发展,面色苍白,倦怠乏力,时而自汗,时而盗汗,时而畏寒肢冷,时而五心烦热,时而便稀,时而便干,或既无阳虚症状,又无阴虚表现。舌质淡,薄白苔,脉细而少力。
生地黄25g 知母10g 黄柏10g 龟板胶10g
水牛角30g 丹皮10g 赤芍10g加减:心悸气短者加
太子参30g 黄芪30g补气,口干加西洋参,出血者加白矛根30g、仙鹤草30g,严重出血加田七3g、血竭6g,阴虚内热明显加
青蒿10g、
地骨皮15g。少寐多梦加炒枣仁30g、夜交藤30g,盗汗者加生
牡蛎30g、
白芍10g、
五味子10g。
方药:大补阴丸合犀角地黄汤。
治法:滋阴补肾,凉血止血。
(一)辩证分型施治1、慢性再障的程序化治疗(1)虚劳血虚,肝肾阴虚型(多为慢性再障初期、阴虚内热明显)主证:面色苍白,唇甲色淡,
头晕乏力,盗汗心悸,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肌衄,齿鼻衄血,小便黄赤,大便干或
便秘而不爽。舌质淡白,干而少津,舌尖红,脉细数或弦滑数。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治疗我国当前贫血中医治疗再障多伴是中西医结合,而贫血中医治疗效果是得到充分肯定的,慢性再障多是补肾填精益髓,而急性再障多用益气养阴清热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