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贫血 > 正文

粗粮可预防儿童缺铜性贫血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04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缺铜性贫血的治疗,关键是补充足够量的铜铁元素。因铜在人体内不能贮存,故必须每天从外界摄取,方能奏效。补充方法有食补和药补,以食补为佳,既安全可靠,又无

  造成机体缺铜的因素有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如慢性腹泻、儿童生长发育过快等。如孩子长期补铁而贫血并无改善时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以确定孩子是不是缺铜性贫血。

  由于缺铜常与缺乏其他营养素同时存在,且症状较轻,所以报道较少。缺铜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无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容易疲劳、生长发育缓慢、肝脾肿大、慢性腹泻等。其临床表现主要与含铜酶活力降低,其中尤其是铜蓝蛋白降低有关。铜蓝蛋白含有血浆中96%的铜,铜蓝蛋白可促使铁的吸收和使肝内储铁的释放。因而缺铜时,产生缺铁样的血红素合成减少而形成低色素性小细胞性贫血。但骨髓中环行铁粒幼红细胞增加,铁剂治疗无效。此外铜还参与结缔组织、骨骼和骺软骨的新陈代谢。人的身高主要取决于遗传和骺软骨的生长因素,血清铜降低,将导致骺软骨生长停滞不前,进而影响小孩体格发育,所以缺铜的孩子,其身高低于正常孩子的平均身高。

  铜是体内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肝、心、脾、肾、脑和血液中,其中约10%储存于肝内。铜为构成含铜酶的重要成分。这些酶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组织呼吸、铁的吸收和利用、红细胞生成、保持骨骼和胶原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等。铜主要在十二指肠近端吸收。食物中的铜仅约1/3被吸收,其吸收受食物成分影响,如锌、镉、硫酸盐、植酸盐等可干扰或妨碍铜的吸收。除一部分铜以肝铜蛋白的形式储存于肝内外,另一部分合成铜蓝蛋白,输送入血液以满足各器官组织对铜的需要。铜主要从消化道排出,以胆汁及消化液中排出最多。

  在形形色色的贫血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多见,据调查,6岁以下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在20%~40%。有不少孩子出现贫血,家长一直给孩子补铁,而孩子的贫血始终没有好转。其实孩子患的不一定是缺铁性贫血,而是一种还鲜为人知的——缺铜性贫血。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