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斌告诉记者,从中能看出她俩对我们的敷衍,“也许是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我好像跟她们容易有代沟。”他表示,他对这两个作家在小说中展现多角恋、同性恋、情感的颓废这种素材实在不敢苟同,“这只能说明,她们精神
贫血生活内容很匮乏。”
有一年长读者问她们对鲁迅的看法,两个分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女作家则面面相觑,一致表示,“这个问题不太适合这个场合来讨论。”
也许是受两个作家的年轻和美貌的影响,40岁的徐正斌直言不讳地向她们进行责问,“书中对情爱的描写有没有自己的影子?”苏德很巧妙地进行了应答,“故事与自己生活的重合比较有限,但情绪却是很相关的,我在写作过程中就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公。比如描写对哥哥的依恋。”苏德很坦诚地表示,在生活中,会有很多女孩都像她一样,有着对比自己年长男孩的信任和依恋。
敷衍中年读者
24岁的张剑雄却很失望地告诉记者,“和她们交谈,好像自己走错了房间,感觉很孤独,虽然她们写得很华丽,但掩饰不住精神的贫血;口才也不错,但底气不足。作家应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但在她们身上却看不到这样的使命感,充其量只是写作者吧。”
作为同龄人,范毅娟有一大堆话要问这两个作家,她告诉记者,“写东西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能写出来已经很不错了。”但同时她却认为,她们的作品和文学相差比较远,“也许她们受网络、西方的东西影响比较多,所以缺少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范毅娟表示,尽管如此,自己还是喜欢书里与这个年龄层人生活相近的东西。
显得底气不足精神贫血
现16岁已在《金际晚报》发表多篇文章的孔德旭告诉记者,以前觉得文学路蛮难走的,但从和她们的交谈中,她发现创作的关键还是要学会对生活的多经历和多感受,“写作的灵感往往来自于生活细节,在这方面她们两个做得都不错。”
不管别人如何称她们为“美女作家”,或“青春作家”,最后都要回到作品本身上,陈束说,“她们的东西不仅仅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也有一种思考在里边,属于比较另类的文学;美女、青春作家越来越多,她们将形成文坛一股新的力量。”
陈束已经高三毕业,愣是放弃了东南大学的录取资格,一心要去上海读大学。她笑着告诉记者,“两人都比我想象中要漂亮很多。”苏德一身白色T恤,下面是牛仔裤;而周嘉宁则是一袭绛红的长裙,梳着两根小麻花辫,陈束说,从装束看,她们都很直率清纯,与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忧郁糜烂感觉迥然不同。
受到中学生追捧
在对两人的写作态度上,这8名读者最后分为褒贬两个阵营,以40岁左右的男性认为这两个女作家“还是太嫩了,生活阅历太浅”;而以中学生为主的年轻女读者则认为苏德和周嘉宁很亲切,完全写出了年轻人成长中的心情。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受南京书城的邀请,正在文坛走红的青春美女作家苏德和周嘉宁来宁为其新作《钢轨上的爱情》、《夏天在倒塌》举行签名售书活动。本报独家征集的8名读者临时客串了一把记者身份,分别与这两位作家在生活、成长,以及写作经验上做了从容深入的交流。其中不乏一些尖锐问题,问得两个初出茅庐的女孩一愣一愣的。
苏德周嘉宁被指精神贫血,本报读者问倒美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