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的以头部剧烈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偏头痛是由于头颅部血管舒缩功能发作性失调所致。又与内分泌失调和水盐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
本病发病率较高,约为5%,女性稍多于男性,半数以上有家族史。女性患者常于月经来潮前发作,妊娠期终止发作。精神紧张、过劳、气候变化、强光刺激、烈日照射、轻度低血糖、应用血管扩张药及利血平、食用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以及饮酒等均可诱发偏头痛。
[偏头痛诊断]
(一)偏头痛临床表现
多于青春期起病,以女性为多,常有家族史。头痛多呈周期性发作,一般局限于一侧,也可全头痛。疼痛程度、发作时间及频度不定,持续数小时或一天,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多为睡眠所终止。
发作初可出现大脑皮层某部机能失常,如短暂性失语,偏盲,闪辉暗点,偏身麻痹或麻木等。
发作时患侧面部常显苍白,瞳孔较大,个别病例可有眼肌麻痹。
临床分型:典型偏头痛、普通偏头痛、眼肌麻痹型和偏瘫型偏头痛、基底动脉型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组织胺性头痛)。
(二)偏头痛现代检测
1.先兆偏头痛神经影像学可显示缺血性损害而呈偏头痛梗塞,但应排除血栓形成——栓塞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其它颅内病变。
2.眼肌麻痹性偏头痛要通过有关检查排除鞍旁病变。
3.视网膜性偏头痛应除外栓塞存在。
[我院中医特色治疗偏头痛]
1.肝阳型
主症: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卧不宁,或兼胁痛,口苦面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
2.痰浊型
主症:头痛昏蒙,胸脘腹闷,呕恶痰涎,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健脾化痰。
3.瘀血型
主症: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二)针灸疗法
1.体针
(1)肝阳型
取穴:首选穴:太冲、太阳、风池、肝俞。
备用穴:瞳子髎、足临泣、外关、绝骨、太溪。
方法:首选穴与备用穴分成二组,每日或隔日一组轮流针刺,再用法,留针半小时。10次为1疗程。
(2)痰湿型
取穴:首选穴:头维、印堂、风池、脾俞。
备用穴:丰隆、足三里、中脘、内关。
方法:首选穴与备用穴分成二组,每日或隔日一组轮流针刺,用泻法,留针半小时。10次为1疗程。
(3)瘀血型
取穴:首选穴:头部压痛点、膈俞、太阳、风池。
备用穴:大椎、血海、合谷、角孙。
方法:首选穴与备用穴分成二组,每日或隔日一组轮流针刺,用泻法,留针半小时。10次为1疗程。
2.耳针
取穴:额、枕、皮质下、神门。
方法:每次取2~3对穴,每天或隔日1次。
[特色疗效]我中心采用纯中医疗法治疗偏头痛12009例,总有效率98.3%,治愈率86%。
温馨提示:
1.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2.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防止过度疲劳。
3.适时增减衣服,防止冷热刺激。
4.避免强光和烈日照射。
5.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以清淡为宜。
6.适当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7.戒烟酒。
8. 避免精神紧张、忧郁、积极治疗癫痫等原发病。
头痛是有颅内炎症、缺氧、出血、肿瘤、机械损伤、颅神经、副鼻窦病变等神经、精神因素引起的一种病症,中医又称“头风”、“脑风”。
头痛症范围很广,涉及内、外、神经、精神、五官等各科疾病,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民间治疗头痛的绝招有:
1:处方:孩儿参30克,野菊花20克,赤芍、蔓荆子各15克,蚤体10克,川芎88克,蜈蚣3条。
用法:日1剂,水煎,服2次,药渣用布包,热敷患处,服药期禁房事,避风寒,忌辛辣。
疗效:用药5-10剂,有效率达93.6%
2:治偏头疼
处方:川芎30克,白芍、酸枣仁、葛根各15克,天麻、僵蚕各10克,白芥子、细辛各3克。
用法:水煎,日1剂,服2次。
疗效:用药5-10天,有效率为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