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外伤头痛外伤跌仆,筋肉挛缩,经脉闭阻,或久病入络,气滞血瘀,脉络瘀阻,“不通则痛”,从而引起头痛。多属今所谓脑外伤性头痛范围。
2.偏头疼中医病因病理内伤头痛五脏六腑气血之精华皆上注于头,头主要依赖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和肝肾精血的濡养。因而,内伤头痛的发病原因与肝、脾、肾及气血关系密切。因于肝者,一因情志不和,肝气不舒,郁而化火,上扰清空而头痛;一因火盛伤阴,肝失濡养,或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上扰清空而头痛。因于肾者,素体阴虚,或房事不节,重耗肾精,导致肾精亏虚,髓海不足,如清·叶天士所谓:“阴虚阳越”而致头痛,或阴损及阳,肾阳衰微,清阳不展而为头痛。因于脾者,多系病后体虚、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而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蒙清窍,清阳不升而为头痛,或脾胃虚弱,生化不足,不能上荣,而致头痛。因于气者,劳逸失宜,或病后体虚,导致气虚阳弱,清阳无力上荣而致头痛。因于血者,或因外伤失血,或因摄入不良,或因脾胃生化之源不足,或因便血等慢性失血,血虚脉络失充,不能上承,亦可致头痛。此外,魏之琇为“痰火上攻”亦是临床导致头痛的原因。
1.外感头痛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淋雨涉水,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上犯巅顶,闭阻经络,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脉道,即可致头痛。“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巅高之上,惟风可到”。故头痛以风邪所致者为多。“风为百病之长”,多夹时邪而发病。若夹寒邪,寒凝血滞,脉络受阻而为头痛;若夹热邪,风热上扰,侵犯清空,而为头痛;若夹湿邪,湿蔽清空,清阳不展,而致头痛。如《医碥·头痛》所述:“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遏阳气。火暑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患也。然热甚亦气壅脉满,而为痛矣。”
二、偏头疼中医病因病理中医病因病机头痛的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内伤、外伤三大类。
精神因素:紧张、焦急、抑郁、烦躁、劳累等都可促使偏头痛发作。
饮食因素:进食富含酪胺或苯乙酸胺的食物如奶酪、红酒、熏鱼、巧克力、柑橘和柠檬汁等常可诱发偏头痛;其他如牛奶、面粉、豌豆、鸡蛋等亦可诱发头痛发作;此外进食含亚硝酸盐的食物也可引起头痛。多数认为是由于摄入的食物诱发了免疫反应,使5一HT、组胺、儿茶酚胺、P物质等活性物质释放增加,作用于颅内血管即可引起头痛。
遗传因素:约50%~80%的偏头痛病人有阳性家族史。但对其遗传方式尚有不同看法,多数人认为是多基因遗传。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过高的游离脂肪酸(FFA)可使血小板5一HT释放增加,一部分吸收入血管壁中而产生致痛作用。
内分泌因素:本病多见于青春期女性,尤以月经期发作较频繁,更年期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有人认为是由于雌激素的刺激而使催乳素分泌增加,从而间接刺激了前列腺素的分泌,导致血管扩张而引发头痛。
三叉神经血管投射系统异常:偏头痛发作时,首先激活三叉神经血管投射系统,使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水肿,血小板及肥大细胞被激活,P物质、神经激肽A等致痛物质增加。
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异常:偏头痛发作时5一羟色胺(5一HT)减少,渗入血管后可增强局部缓激肽的感觉神经致痛作用;P物质和神经激肽A等致痛物质释放增多;p一内啡肽释放减少,对初级感觉神经元至脊髓和三叉丘系的疼痛传递的抑制作用减弱;血管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增加,引起脑血管扩张。
血管神经学说:认为颅内血管的舒缩异常是本病的原发性改变,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支配的脑膜中动脉和颅内大动脉发生无菌性神经原性炎症,致使血管舒缩异常。
一、偏头疼中医病因病理西医病因病理偏头痛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