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风邪是偏头痛的致病主因,历代医家均重视风邪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偏头痛发病迅速,痛势剧烈,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性相合。头痛的发生多由患者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外邪,以风邪为主。风为阳邪,其性轻扬、易入,其气易感。《素问·太阴阳明论》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而头为诸阳之会,位居高巅,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阴五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同时,《素问·风论》中指出:“风为百病之长,至其变化乃为它病……。”《内经》以降,医家对偏头痛与风邪的关系多有论述。《外台秘要》中指出:“头痛是因,体验阳经脉为风所乘。”宋代对偏头痛与风邪的关系论述多而且详尽,如《太平圣惠方》中有“夫偏头痛者,由人气血俱虚,客风入于诸阳之经,偏伤于脑中故也”的论述;《圣济总录》亦有“偏头痛之状,由风邪客于阳经,其经偏虚者,邪气凑于一边,痛连额角”的论述。贼风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风邪入脑,清阳被扰,气血不畅,阻遏络道,成为“头风”。因此,风邪易侵袭机体而致头痛。所以祛风活血定痛法当为偏头痛的主要治法。
二、偏头疼中医治疗治疗****治疗****应遵循《内经》“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内经》这句话,大多数人认为“越之”是吐之,即吐法,笔者看来此译法不对,《说文》曰:“越,度也。”,“度”通“渡”,即渡过,从水上面过。《礼记·曲礼》:“戒勿越。”,这里是超越,跃过的意思。《国语·晋语》:“使越于诸侯。”这里是传播,宣扬 的意思,引申意即有飘散,散失的意思。没有其他的佐证认为有呕吐的意思。因此,笔者认为“其在上者、因而越之”的意思指的不是吐法,而是发散法,使在上之邪气通过药物的作用发散、飘散出去。
3房劳伤肾,肾精亏乏,肾主骨生髓,髓海不足,脑髓空虚,而致头痛。因“脑为髓之海”,脑髓主要依赖肝肾精血以及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濡养,故而肝脾功能失调,均可导致头痛。
2情志失调,房劳过度所致的头痛属内伤头痛,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脾、肾三脏。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气郁滞,郁久化火,上扰清空,而为头痛;另肝郁化火,火盛伤阴,肝肾阴亏,阴亏阳亢,上扰清空而致头痛。忧思伤脾,或暴饮暴食,饮食不节,嗜酒肥甘,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空,阻遏清阳而致头痛。或产后体虚,脾胃虚弱,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荣于脑,而致头痛。
1偏头疼中医治疗外感头痛多因起居不慎,坐卧当风,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而以风邪为主。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巅高之上,惟风可到”,故邪自表侵袭于经络,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遏清阳,而为头痛。
一、偏头疼中医治疗其病因不外乎是外感六淫,情志失调,房劳过度而致。多数医架认为,外感所致偏头痛较少,内伤偏头痛较多,而笔者认为正好相反,外感的偏头痛为多,内伤的偏头痛较少,从临床实际情况看,单纯的外感和内伤的偏头痛都较少,而复合型较多,即病人是在有自身“内伤”的情况下感受外邪引起偏头痛的发作。
偏头痛是一类具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反复发作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倦怠以及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是常见的伴发症状;多起于青春期,据资料表明:2/3 以上的病例为女性,且以20—24 岁年龄段最高,40 岁以后发病者并不多见,约50 %病人有家族史;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气候骤变,饮酒等均可诱发。属中医学之“头痛”“头风”范畴,认为它多与风、寒、痰、湿、火、瘀、虚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上, 多从上述病因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