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牛皮癣 > 正文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4-05-26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zlnow.com整理推荐。

  银屑病治疗方法1.药物:生地15克炒槐花15克赤勺10克白芍10克凌霄花10克紫草10克元参10克牡丹皮6克大黄6克红花6克.

  主治:进行期银屑病用法:每天一剂水煎服按语:银屑病进行期多表现为血热,主要症状为皮疹不断出现,颜色鲜红,瘙痒明显,舌红苔黄.脉数.方中生地,槐花,白芍,元参凉血养阴,赤勺凌霄花紫草丹皮大黄红花凉血活血解毒.

  银屑病治疗方法2.擦剂药物:土大黄蛇床子土槿皮各30克,加入75%酒精1000毫升中侵泡10天,过滤取液,再加水杨酸5克,苯甲酸12克混均.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主治:银屑病银屑病:用法:用药液外涂患处,没日两次.

  功效:方中土大黄又名羊啼,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味苦涩寒,功效凉血止血,杀虫疗癣,缓泻通便,是外用治疗皮肤癣病的要药.蛇床子,土槿皮杀虫燥湿止痒,亦是治疗皮肤癣疥的常用药物.

  银屑病治疗方法3.单方药物:纯净松香粉功效:燥湿解毒

  主治:银屑病用法:每次内服3-4克,早晚各一次,反后用凉开水送服.若服后有消化道不适症状可用胶囊装服.

  功效:临床观察松香对血热湿盛,皮损炎症明显者效果较好.但本药对消化系统.肝.肾.内分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故有以上病症的应该慎用.

  银屑病治疗方法4.药物:川槿皮500克,好烧酒5000克,榆面120克。

  制法:川槿皮勿见火,晒燥研末,与榆面共用酒浸泡,七日为度。

  用法:不时蘸洒搽擦。用于治银屑病。

  银屑病治疗方法5.药物:百部120克,苦参120克,蛇床子60克,雄黄15克,狼毒75克。

  制法:上药共研粗末,装入纱布袋内,用水2500克至3000克,煮沸30分钟。

  用法:用软毛巾擦洗患处,或洗后再加热水浸浴。用于治疗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皮肤瘙痒症(瘾疹)、阴囊湿疹麻疹等。

  银屑病治疗方法6.药物:侧柏叶120克,苏叶120克,芨藜秧240克。

  制法:上药共碾粗末,装纱布袋内,用水2500-3000克煮沸30分钟。

  用法:用软毛巾蘸汤液擦洗,或擦洗后加热水浸浴。用于治疗银屑病、鱼鳞病及其它皮肤干燥脱屑类皮肤病。

  银屑病治疗方法7.药物: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各等份。

  制法:将上药加水煎煮取汁。

  用法:外洗患处,每日3—4次。用于治银屑病风湿热型,症见局部有成片丘疹肥厚,并有部分皮损潮红、糜烂、湿润和血痂等。

  银屑病养血润燥治疗方法:

  配方应以当归、地黄、元参、麦冬、白芍、首乌、胡麻仁等为主,此类治疗方法主要用于燥的银屑病患者,能有效改善银屑病皮疹的干燥、脱屑、皲裂、革化等症状。

  配方:生地,丹参,元参,麻仁,大青叶,北豆根,白癣皮,草河车,连翘

  功效:养血润燥,清热解毒。

  银屑病热解毒治疗方法:

  常用治疗方法主要以二花、黄芩、黄柏、黄连、野菊花蒲公英为主,用于血热的银屑病患者,缓解皮疹常有红热肿痛的症状。

  配方(银花丹参饮):金银花,丹参。制法:将金银花、丹参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煎熬,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银屑病活血化瘀治疗方法:

  常用药物当归、桃仁、红花、赤芍、丹皮,适用于血瘀的银屑病患者,有效改善皮疹色素紫斑,暗红色结节。方例生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大生地,丹参,鸡血藤。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

  中医诊疗网提示:牛皮癣是会反复发作的疾病,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要注意平时的饮食习惯,希望各位患者可以早日康复。

  延伸阅读:  牛皮癣用药

  牛皮癣有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和红皮病型。发病过程有初发、复发,皮损有局限或泛发等轻重不同。有些患者病急乱投医,到处打听寻找良药,不管疗效是否确切,是否适用,有无不良反应,就盲目地滥用。有些庸医甚至受金钱利益驱使,急功近利贪图近期疗效,不管是否针对患者病情用药,大量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白血宁、乙亚胺或乙双马啉)。虽然对顽固性皮损有近期效果,一旦停药,复发更快,病情更严重;对初发和病轻的患者,增大了以后的治疗难度,往往需要这些药物长期维持。如长期使用这类药物,除肝肾功能受损外,还可抑制骨髓和人体其他生理功能,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或皮肤及内脏肿瘤,后果不堪设想。所以牛皮癣的治疗切忌滥用药物,应根据疾病的类型、病情轻重不同程度,选择相适应的药物品种,药效作用的大小要循序渐进。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