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压力性尿失禁也叫张力性尿失禁,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时腹压突然增高、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病,但以肥胖的中老年妇女较常见。有关数据显示:该病在我国中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为50%左右。
引起压力性尿失禁的原因 正常的储尿及排尿都是在膀胱压力与尿道压力相互协调下进行的。膀胱充盈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压力,反射到大脑,尿液就会在主观意识控制下通过尿道排出。正常排尿需要大脑、传入传出神经、膀胱、尿道、盆底肌肉群的共同作用。任何原因造成的储尿期膀胱压力过高或尿道阻力下降,都会造成尿失禁。常见原因有:①女性本身特点及产伤。女性的尿道本来就比较短,加之分娩时盆腔肌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盆腔内一些器官的支撑能力下降,因而易导致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发现,正常分娩的女性尿失禁的患病率比剖腹产者高。②肥胖。中老年女性腹部脂肪堆积较多,腹压较高,对膀胱会产生较大的压力。③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年期后女性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尿道黏膜变薄、张力下降。④精神因素。紧张、压力大、焦虑情绪可造成膀胱肌肉的反应过敏,使其因无法抑制膀胱收缩而引起尿失禁。⑤手术损伤。盆腔器官的手术直接损伤了盆底肌肉群和神经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⑥种族因素。大规模的调查显示,亚洲人的尿失禁患病率高于欧洲人。
尿失禁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尿失禁患病人数较多,约占成年人的20%以上,以中老年女性更为常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女性尿失禁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泌尿医学会的统计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中老年女性都受到过尿失禁的困扰,其中有近一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受到影响。如患者常常说:“我担心咳嗽或打喷嚏会引起尿失禁,每到一处我最关心的是厕所在哪里”、“我担心身上会出现难闻的气味而不敢参加社交活动,担心别人会取笑我”、“我担心随年龄增长症状会加重”等等。重症患者由于经常漏尿,尿液长期侵蚀刺激会导致外阴皮肤红肿、痒痛,甚至感染、溃烂,引起泌尿系统炎症、结石,甚至影响肾脏功能。患病的女性还会对性生活产生恐惧,一项研究表明,67%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近1/3患者在性生活时会发生漏尿。一般情况下,轻中度的尿失禁病人都不会去医院就诊,而是自己忍着。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病人因感到难堪而不愿和医生讨论这个问题,还有的人误以为这是一种老年化的正常反应,使得很多能被治愈或控制的病情拖延了下来。其实,尿失禁既可预防,也完全能被控制或治愈,尤其是如果能进行早期治疗。因此,一旦出现尿失禁,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妇产科或泌尿外科就医。
尿失禁的分度 ①轻度:仅在重度的应力下(如咳嗽、打喷嚏、抬重物时)才有尿失禁。②中度:在走路、站立、购物时等轻度应力下有尿失禁现象。③重度:不管在何种活动或姿势下都会有尿失禁现象。由于尿失禁的症状轻重不一,治疗方法也各异。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对重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宜采用手术治疗。
尿失禁的治疗 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总的治疗原则是加强盆底支持组织对盆腔脏器的支托力,恢复膀胱颈和尿道的正常解剖位置,增加尿道控尿的能力。
对轻中度患者可采用:
⒈盆底肌肉群的康复训练。①盆底肌锻炼:提肛肌锻炼(即收缩肛门),每收缩一下持续10秒以上,每次至少进行15~30下,每日3次。耻骨肌锻炼为排尿过程中主动中断排尿,之后再继续排尿的重复锻炼,该方法有助于尿道括约肌功能的恢复。②膀胱功能锻炼:按规定时间排尿,并逐渐延长排尿的时间间隔,以逐步增加膀胱容量;用意识控制膀胱的感觉刺激,重建大脑皮质对膀胱功能的控制,将排尿次数减少为每3~4小时1次。③盆腔生物学反馈治疗:根据患者的阴道大小分别置入不同规格的阴道圆锥,让患者收缩阴道将其夹持住,并逐渐增加圆锥的重量,以增强患者阴道的收缩力。生物学反馈治疗可外接测压装置,以对阴道收缩力进行测定,并通过测压装置屏幕显示给患者,直观地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收缩方法、提高盆底锻炼效果。这些方法简单、有效,坚持3~6个月后有效率可达70%~100%,且无任何副作用。
⒉西药治疗。如使用管通、泌尿灵等,中老年女性还可补充适量的雌激素作为辅助治疗。但药物都有一些副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且不宜长期使用。
⒊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无明显副作用。如服用补中益气汤、缩泉丸、桑螵蛸散、巩提丸、固浮汤等中药,亦可进行穴位按压配合艾灸。另外,针灸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有增强盆底肌肉群收缩的作用。
对重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控尿手术的目的是提升膀胱颈的位置、支撑尿道中段或增加尿道阻力(人工尿道扩约肌)。近年来开展的“吊带术”手术具有微创、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