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期尿量可以很少,也可以正常,甚至增加。尿中有无蛋白质主要取决于原发病。尿液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可以很低,尿钠浓度可为40~90毫当量/L,尿中尿素浓度常常是血清尿素浓度的10倍以下。慢性肾衰竭进入终末期,尿中蛋白质含量可以很少,尿量很少,甚至无尿。
尿毒症患者尿量的改变急性肾衰竭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1,尿中可能有少量蛋白质,尿毒症怎么得的尿液重量克分子渗透压浓度一般为280~300毫渗量/kg。尿钠含量常常大于40毫升当量/L,正常尿中尿素浓度约为血清尿素浓度的12~15倍,而尿毒症时只有2~3倍。急性肾衰多尿期,尿量可达35L/日。
尿毒症专家指出,预防尿毒症最根本的途径是对早期
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采取的方法不是西医就是中医,事实上,单纯的中医或者西医都无法真正治疗肾病和尿毒症,只有将中西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目的。
⑥其他原因:如服用肾毒性药物,以及盲目减肥等均有可能引发尿毒症。
⑤先天性肾脏疾患:如
多囊肾,遗传性
肾炎及各种先天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等,也可引起尿毒症。
④慢性尿路梗阻:如
肾结石、双侧
输尿管结石,尿路狭窄,
前列腺肥大、
肿瘤等,也是尿毒症的病因之一。
③慢性肾脏感染性疾患:如慢性肾盂肾炎,也可导致尿毒症。
②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
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系统性
红斑狼疮、
过敏性
紫癜肾炎、
糖尿病、
痛风等,可引发尿毒症。
①各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怎么得的膜增殖性肾炎、急进性肾炎、膜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症等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最终导致尿毒症。
尿毒症病因和发病机制尿毒症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为了维持尿毒症病人的氮平衡,尿毒症怎么得的蛋白质摄入量应与正常人没有明显差异;而且认为,单纯为了追求血液尿素氮的降低而过分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使自身蛋白质消耗过多,因而对病人有害而无益。 3.高脂血症 尿毒症病人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脂蛋白(前β-脂蛋白)增多,故甘油三酯的生成增加;同时还可能因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活性降低而引起甘油三酯的清除率降低,故易形成高甘油三酯血症。此种改变可能与甲基胍的蓄积有关。
尿毒症时大量尿素可由血液渗入肠腔。肠腔细菌可将尿素分解而释放出氨,氨被血液运送到肝脏后,可再合成尿素,也可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后者对机体是有利的。因此有人认为,尿毒症病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低于正常人,甚至低于每天20g即可维持氮平衡,但必须给予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即含必需氨基酸丰富的营养物质。近年来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