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合并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高,胃肠道病变广泛,是尿毒症的重要合并症,为尿毒症病人死亡原因之一。消化内科尿毒症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较常见。病因复杂,病变多为胃肠道多部位病变,发病率高。主要病因有:
(1)血液中的尿素弥散到消化道,在尿素分解细菌的作用下使胃肠道氨含量增加,胃肠粘膜损害引起糜烂、出血、溃疡。
(2)尿毒症时出凝血功能障碍,体内尿素、肌酐及胍类等毒素增多,影响血小板的粘附和生成减少,同时体内多种抗凝物质降低,抗凝作用减弱导致出血。
(3)胃泌素升高和高钙血症,致使胃酸升高。
(4)尿毒症合并
贫血,胃肠粘膜缺血,粘膜自身修复差。
一旦发生消化道出血又可使肾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一般出血病因以炎症和溃疡为多,可能与胃镜检查溃疡检出率较高有关。如果病人情况允许应该采用内镜明确出血原因并给以相应治疗。有便血者做结肠镜检查时能发现结肠粘膜糜烂、溃疡。有出血病变的占比例较大。
尿毒症合并消化道出血原因复杂,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治疗,对基础病尿毒症治疗是关键。降低肌酐、尿素氮及体内其他代谢产物,有条件进行充分合理的透析。有出血时应行无肝素透析。一些病案经过血液透析后肌酐水平下降,消化道出血停止。针对尿毒症合并的上消化道出血,仍主要以制酸治疗(选用PPI或H 2 -RA),以降低胃酸。止血药物的应用,因其多种凝血因子异常,应选用立止血、止血敏等。透析用肝素后而出血时,应注射鱼精蛋白对抗;输注新鲜红细胞和使用促红素,改善贫血及胃粘膜血液供应,加快粘膜修复。
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在积极纠正肾功能的同时,采用有效的止血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