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脑震荡(cerebral concussion)是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时立即发生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属于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和无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脑震荡是比较轻的一种脑损伤,可以单发也可与其他脑损害同时存在。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是由于外界暴力直接作用于头部或着发生碰撞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惯性力造成弥漫性脑损伤有关。外伤时脑脊液在脑室内的震动、颅内压力的改变、脑干本身的机械性牵拉扭转以及血管功能紊乱等都可能导致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病理改变
脑震荡是一种轻型脑损伤,伤后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如线粒体肿胀、推移、神经元轴突肿胀并有间质水肿等。
临床表现
1、意识障碍颅脑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历时数分钟乃至十多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但偶而有病人表现为瞬间意识混乱或恍惚,并无昏迷;亦有个别出现为期较长的昏迷,甚至死亡者,这可能因暴力经大脑深部结构传导致脑干及延髓等生命中枢所致。
病人遭受外力时不仅有大脑和上脑干功能的暂时中断,同时,也有下脑干、延髓及颈髓的抑制,而使血管神经中枢及植物神经调节也发生紊乱,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暂停继而浅弱及四肢松软等一系列反应。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机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遗忘症意识恢复之后,病人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眩晕、畏光及乏力等症状,同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近事遗忘(逆行性遗忘)现象,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过去的旧记忆并无损害。
3、头痛、头昏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
4、其他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动、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或噩梦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脊液检查: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
2、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δ波和θ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3、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
诊断根据是: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受伤当时存在短暂的意识丧失或意识恍惚,但在半小时以内完全清醒;
3、有明确的逆行性遗忘;
4、受伤以后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压、脉搏、呼吸正常,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和细胞计数正常。
治疗
脑震荡无需特殊治疗,一般只须卧床休息5~7天,给予镇痛、镇静对症药物,减少外界刺激,饮食清淡,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对脑震荡的畏惧心理,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预后良好。
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避免使用影响观察的吗啡类药物,最好选用副作用少的镇痛、镇静剂,如颅通定、布洛芬、萘普生、安定、溴剂、利眠宁和改善植物神经功能药谷维素以及钙阻滞剂尼莫地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