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耗盐综合征多发生于重型
颅脑损伤,特别是丘脑损伤以及鞍区
肿瘤术后。如出现低血钠及血容量减低的表现,应高度警惕发生该综合征,及时监测患者血清钠、尿钠、尿比重、血及尿渗透压,有条件的可监测血ADH浓度。治疗上可应用3%~5%高渗氯化钠静脉输入及口服氯化钠溶液,同时补充血容量,补钠速度不宜过快,1小时不应超过0.7 mmol/L,每天血钠变化不超过20 mmol/L,不恰当的补钠有可能造成脑功能的损害[3]。适当的激素治疗有助于减轻钠负平衡。在补钠过程中严密监测血电解质浓度、尿钠、血及尿渗透压的变化,经1~2周的正确治疗后,大多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在神经外科病人中脑耗盐综合征的发生率远较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高[1]。体液容量状态对两病鉴别诊断至关重要,细胞外液量减少、钠负平衡及血中氮质潴留是脑性盐耗综合征的特点[2]。
脑耗盐综合征是在颅内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肾性失钠,导致血钠过低和细胞外液体容量减少。该综合征在低钠血症的同时,不伴有体内水分的积聚,而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这是由于大量的钠自尿中排出,造成高尿钠和血容量减少。血中抗利尿激素(ADH)正常。脑损伤后2周内发生的低血钠往往是由于脑耗盐综合征引起的[1]。
2 讨论血钠降低可发生于颅脑损伤、脑出血及肿瘤等。严重的血钠过低或血钠水平降低过快,可导致嗜睡、
癫痫、昏迷。因此血钠过低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脑耗盐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低钠血症、高尿钠、低血容量,部分患者伴有多尿,甚至出现低血容量性
休克,可有意识障碍和癫痫发作。
1.4 预后与随访:本组6例治疗效果良好,2周后复查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血钠138~146 mmol/L,血氯97~106 mmol/L,经随访1~16个月,预后良好。
1.3 方法:计算需补给氯化钠的量,当天补给一半和日需要量4.5 g,第1天均给予5%氯化钠溶液500 mL静脉滴注,不足部分以口服氯化钠补充。以后每日监测电解质及尿量作为治疗参考。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颅脑损伤4例伤后1周内病情均较稳定,意识状况已好转,垂体瘤术后3天内已恢复良好,
高血压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后3天,意识由昏迷转为嗜睡,但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加重,4例患者出现癫痫大发作,复查CT均未发现颅内有出血征象。患者心率均大于110次/min,血压12~13/6~8 kPa,5例24小时尿量3 000~6 000 mL,1例尿量达6?700 mL。血钠102~122 mmol/L,平均113.2 mmol/L;血氯74~86 mmol/L,平均80.5 mmol/L;血浆渗透压218~252 mmol/kg,平均229 mmol/kg;尿钠71~78 mmol/L,平均73.8 mmol/L;尿比重1.010~1.015,平均1.013。血容量均呈下降表现。最近的1例测中心静脉压8 cmH2O(1cmH2O=0.098 kPa)。
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7、29、36、40、42、49岁,平均37.17岁。病因为颅脑损伤4例,其中广泛性脑挫裂伤2例,原发性脑干损伤1例,脑室内出血1例。垂体瘤经颅切除术后1例,内囊及丘脑高血压脑出血1例。发病时间:颅脑损伤者均为伤后6~12天,垂体瘤患者为术后3天。高血压脑出血为发病后4天。
脑耗盐综合征可发生于颅脑损伤、脑出血及鞍区肿瘤特别是颅咽管瘤及垂体腺瘤术后。现将我们经治的6例报告如下。
脑耗盐综合征6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