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长期站立或熬夜工作者。
7 卫生习惯不良。
6 曾有早产或流产的病史者。
5 情绪压力过大。
4 曾有泌尿系统的感染、合并急性或慢性疾病,如病毒性
肝炎、急性
肾炎或肾盂肾炎、急性
阑尾炎、病毒性
肺炎、高热、风疹等急性疾病;
心脏病、
糖尿病、严重
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高血压病、无症状菌尿等慢性疾病。
3 怀孕间隔时间太短。
2 高龄或低龄怀孕。
产前的早产因素1 子宫手术伤害(例如不当的
人工流产手术、腹部直接撞击、创伤、性交或手术操作刺激等)。
为何会早产早产发生的原因,目前仅有50%可以探知其相关因素,大致可由“产前”与“产中”两方面来分析:
早产约占分娩总数的5%~15%,早产儿死亡率在国内为12.7%~20.8%,引起颅内出血,国外则胎龄越小、体重越低,死亡率越高。死亡原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早产儿即使存活,亦多有神经智力发育缺陷,因此防止早产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和提高新生儿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
一般而言,出生体重越低的早产儿,面临的问题通常越多。因此,早产特别强调怀孕32周以前发生或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
怀孕20周之前发生的分娩称为“流产”,在怀孕满28~37孕周之间(196~258天)发生的分娩称为“早产”,在此期间出生的体重1000~2499克、身体各器官未成熟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出生时胎儿体重低于2500克称为“低体重”,低于1500克的称为“极低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