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急性病毒性脑炎(其它),病毒性脑炎是指病毒直接侵犯脑实质而引起的原发性脑炎(由节肢动物传播的流行性脑炎以及变应性脑炎,接种后脑炎不在本文范围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故又称散发性脑炎。引起脑炎常见的病毒有肠道病毒、单纯皰疹病毒、粘液病毒和其他一些病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和颅内高压征,如发热、头痛、呕吐、抽搐,严重者出现昏迷。但由于病毒侵犯的部位和范围不同,病情可轻重不一,形式亦多样。有的病儿表现为精神改变,如整天想睡,精神差,或乱吵乱叫,或不省人事;有的则出现手、脚瘫痪。也由于感染的病毒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亦有轻有重,预后也各异。轻型病人,甚至危重病人,只要及时治疗预后将是良好的;若病情危重又不及来医院抢救,后果将是严重的,可导致死亡或留有严重的后遗症,如瘫痪、智力低下、继发癫痫等。
症状表现: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常伴发热,部分患儿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2.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轻者仅表现为淡漠、嗜睡,重者有神志不清、谵妄、昏迷。较大儿童可出现精神异常,情绪障碍等。
3.颅内高压征:头痛、头晕、呕吐、肌胀力增高,小婴儿表现为前囟紧张或隆起,严重的颅内高压可致脑疝,出现呼吸回圈衰竭。
4.脑实质的损害可导致全身性或局限性的抽搐,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为偏瘫、单瘫或双侧瘫。亦可见颅神经损害征、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等,多数病儿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常有病理神经反射,病变若波及脑膜,可出现脑膜刺激征。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
2.出现发热、头痛、嗜睡、昏迷、惊厥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精神症状。
3.脑脊液的变化: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可在30-500×10的6次方/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5.血清中和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6.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7.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的滴定度较急性期高出或低于4倍以上。
8.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9.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
治疗:
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2.加强支援疗法,保证营养和促进脑功能恢复。
3.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4.加强护理及生命体征的监测。
5.恢复期加强功能锻炼,使用新疗法及高压氧治疗。
用药原则
1.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用量与间隔时间应视病情需要而定,只能渐停,不能骤停,以防脑水肿反跳。其中可适当静注速尿与地塞米松以加强脱水。
2.控制惊厥可减少对脑的缺氧性损伤。先用安定静推迅速止惊,后用苯巴比妥钠作维持并巩固疗效。
3.抗病毒药物的应用:阿糖腺甘对单纯皰疹性脑炎疗效显著,但须在发病5天内应用。无环鸟甘疗效更佳。干扰素、聚肌胞均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儿童使用剂量不宜过大,疗程不宜过长。
4.加强支援疗法是促进病情恢复的重要措施。昏迷病人应鼻饲营养物质,并注意水电解质与酸堿平衡。重症病儿可给予人血白蛋白、血浆、脂肪乳剂、水乐维他等静脉营养药。
5.尽快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对预后甚关重要。昏迷者可用胞二磷胆碱,克脑迷、氯脂醒等促进苏醒;静滴脑活素、能量合剂、肌注素高捷疗等能促进功能恢复;疾病后期可作高压氧治疗;瘫痪者可用新医新针疗法,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预防常识: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病。重症患儿病死率高或有后遗症,对儿童造成严重的危害。由于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轻重不一,易误诊。在小儿感冒或腹泻时,若伴有精神差想睡觉,或诉头痛,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应即到医院看病检查。一旦小儿出现发热、呕吐或抽搐,患本病可能性更大,此时不能在家用“艾火炙”,应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