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5)血栓溶解剂:
根据局部脑血流测定的研究,近年来有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应用血管扩张药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类药不能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发病后两周以内),因血管扩张药可引起“脑内盗血”现象,并可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危险。但多数学者认为血管扩张药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极早期(起病3小时以内)或多用于中风恢复期(发病2周至半年)。临床常用血管扩张药有:罂粟碱, 90~12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或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7~1o次为一疗程。菸酸200~300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4)血管扩张剂:
是一组能够阻止各种原因导致钙离子(ca2+)从细胞外流入细胞内的药物,此类药物可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对脑缺血、缺氧等损伤有保护作用。现广泛地应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常用于临床的药物有:地莫地平,口服20mg/次,每日2~3次。尼卡地平,口服20mg/次,每日3次,3天后可渐增量,每日量为60~120mg;或0.6~1.2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15~3o日为一疗程。脑益嗪25mg口服,每日3次,盐酸氟桂嗪(西比灵)5~10mg/次,口服,每晚1次。
(3)钙拮抗剂:
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 10~14次为一疗程。有心、肾疾患者慎用。此外,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30~50mg每日1次: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
(2)抗血小板聚集药:
对较大面积的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治疗,如20%甘露醇250ml静脉点滴,每日2~4次,有心律紊乱者或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此外可选用10%甘油50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该药作用起效较慢,但持续时间较长,且无反跳作用。
(1)脱水剂:
1.急性期治疗
西医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对大面积梗死应及时应用脱水剂,以清除脑水肿。对一般梗死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死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急性期后应尽早开始神经功能的锻炼,降低致残率。
中西医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