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皮肤病 > 玫瑰糠疹 > 正文

得了玫瑰糠疹不能吃什么?要注意哪些,该怎样保养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10-2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多在躯干上发生椭圆形或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其上覆盖糠秕样鳞屑。自觉轻度瘙痒,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玫瑰糠疹属于中医“风癣”范畴。如《外科正宗》记载:“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
【病因病机】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系病毒感染所致,但在病人血液和皮肤病变中都未查见病毒,因此病毒感染学说目前尚无定论,也有人认为与细菌,真菌,寄生虫的感染有关,但都未被证实。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血热,复感风邪,内外合邪,风热凝滞郁于肌肤,闭塞腠理而发病。
【临床表现】开始皮疹在躯干或四肢某个部位出现一个指盖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或黄红色的鳞屑斑,逐渐增大,直径可达数厘米,称为母斑。或前驱斑。数日之后,全身出现多数形状较小的斑疹,称为子斑,或叫继发斑。典型皮疹是直径o.5~2era圆形或卵圆形斑,淡红或黄褐色亦可以变为红色或暗红色,有细小皱纹,边界清楚,覆盖有细薄糠秕样鳞屑,而四周圈状边缘上有一层游离缘向内的薄鳞屑。皮疹呈对称性分布,其长轴与皮肤纹理相平行。有轻重不同的痒感。病程一般为4~8周,但也有数月。本病有自限性,痊愈后一般不复发。皮疹出现以前部分病人有轻度全身不身,低烧,头痛,咽痛,肌肉和关节痛等前驱症状。本病好发于青年及中年人,春秋季多见。有的病人开始皮损为红色丘疹性斑片,渐融合,脱痂而呈典型糠疹性斑片,这类病人常有剧痒,可称之丘疹斑片型玫瑰糠疹。
另有一类病人,病情来势急骤,无前驱斑,在大腿内上侧与下腹部出现大片红色斑片,与斑丘疹片块,有剧痒,损害迅速扩至躯干与四肢,而面部无皮损。这些皮损渐渐在中央部位出现结痂性损害,痂皮脱落而呈糠疹样皮损,这类病人可能是由自家敏感反应所引起,故称之为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与玫瑰糠疹的关系还待进一步阐明。这类玫瑰糠疹病人可出现全身症状,尤其是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病人,可有发热,38~C:~39~C以上;且皮损还可出现水疱性皮损,尤其是掌跖与肢体远端部位,可有较多,而大的水疱性皮疹。病程为数周至数月不等。
【组织病理】主要变化是非特异性的慢性炎症,表皮角化不全,轻度棘层肥厚,表皮细胞间水肿及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水肿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并有淋巴细胞浸润。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皮疹形态,好发部位及皮疹排列的特点有自限性,一般不易复发,诊断不难,但有时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体癣皮疹范围比较局限,多为单发,边缘有丘疹或小水疱。真菌检查阳性。
2.花斑癣皮疹的形态与好发部位与玫瑰糠相似,但真菌镜检阳性。
3。银屑病 皮疹多分布于四肢伸侧及肘膝部有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冬季加重,病程长,易复发。
【辨证】 发病急骤,皮疹淡红色,其上有糠秕样鳞屑,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口干,喜饮,心烦不安,怕热,大便干,小便黄,舌尖红,苔薄黄腻。脉弦滑微数。辨证属血热内蕴,外感风邪。
【治疗】 。
(一)西药治疗
可酌情选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赛庚定等。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氧气疗法对玫瑰糠疹也有效,隔回一次,3~5次有效。或用紫外线照射。
(二)外用药
可用炉甘石洗剂外涂,5%硫磺洗剂外涂,激素制剂也可应用。
(三)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玫瑰糠疹多因血热,复感风邪。治则以清热,凉血,祛风故可选用凉血消风汤治疗。或凉血消风汤加用广角1克(或水牛角1克)冲服。大部分病人可服7~10剂中药而愈。少数效果不明显者,常是表寒未解,病人有恶寒等症状,宜加用麻黄薄荷等解表之品。亦可应用凉血活血汤(北京市中医医院)加减治疗。其中白茅根、生地、丹皮、生槐花、紫草根清热凉血;赤芍凉血活血;白藓皮、地肤子防风散风止痒。剧痒者加刺蒺藜苦参;心烦口渴者加生玳瑁、天花粉,病程长者加鸡血藤、首乌藤、丹参
有少数病人,开始即为恶寒,脉浮紧者,宜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疗。如兼有内热者,口干喜饮,心烦不安,可加生石膏30克,如大便秘结,有黄燥苔者,宜加川军10克,以表里双解。属于玫瑰型自家敏感性皮炎的病人,一般是气血两燔,内热炽盛所致,宜用凉血消风汤,加用广角一克,或水牛角一克冲服。大部分病人可服7~10剂中药而愈。少数效果不明显者,常是表寒未解,病人有恶寒等症状,宜加用麻黄,或薄荷等解表之品,如症状减轻,而痒不止者,宜加健脾之品,或采用胃苓汤治疗。
如果皮疹轻微,有瘙痒的可采用中药紫草30克,每日一剂,代茶饮。连服一周左右有效。
预防与护理:玫瑰糠疹的病人大部分属内热炽盛,不宜用热水烫洗。不服用辛辣食物,不喝酒。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