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编辑本段]症状 基本损害呈与毛囊一致的红色
丘疹,其中心有毛发贯穿,顶端迅速化脓形成脓点,周围绕以红晕。以后排出少量脓液,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痕迹或有浅表疤痕,自觉
瘙痒。好发于有毛发及易受摩探部位,特别是头皮、后颈及背部,经常接触油脂或沥青的工人,则四肢常受累。反覆发作者,称复发性毛囊炎。易发生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
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 [编辑本段]病理 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同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病原菌为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物质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引起毛囊炎的原因
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毛发的牵拉、摩擦、搔抓引起的损伤,皮肤的浸渍,局部蜜封包扎及应用皮质激素等是引起毛囊炎的诱因。
毛囊炎易感人群
多见于成年人。职业中接触矿物油、沥青、煤焦油,治疗中外用皮质激素软膏、焦油类软膏,以及伤口包封治疗等均能引起毛囊炎。抵抗力低下,服用免疫抑制剂或糖尿病患者易得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