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临床表现
1.青壮年多见;
2.皮损好发于胸背和上臂;
3.皮损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皰样损害,直径2-4mm,按痤疮治疗无效。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诊断依据
1.皮损好发于胸背、上臂。
2.典型皮损表现。
3.皮屑直接镜检可见短杆状菌丝及圆形孢子。
4.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毛囊内可见大量圆形或卵圆形芽生孢子。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治疗原则
1.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2.外用抗真菌制剂。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用药原则
1.皮损面积较局限者以外用疗法为主。
2.皮损广泛而顽固者可考虑内服系统性抗真菌药。
中医诊疗网提示: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又叫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是真菌的一种)引起的毛囊炎症。本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好发于颈、前胸、肩背等部位。典型皮损为炎性毛囊丘疹、脓丘疹或小脓疱,半球形,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质,常数十至数百个密集或散在分布。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出汗后加重。
延伸阅读:中药治疗:用 康炎宁喜 直接涂抹毛囊炎处,涂抹以后揉搓待完全吸收,每日3次,3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就可以治愈,待症状消失后一定要巩固1-2周,预防复发。大面积毛囊炎可配合口服罗红霉素有助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