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心脑血管 > 脉管炎 > 正文

中医治疗脉管炎症状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2-23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治法:以清热得湿为主,佐以活血化瘀。可选用茵陈赤小豆汤加减或四妙勇安汤加减。

  加减:偏热,加金银花60克,元参20克偏寒,加肉桂10克,干姜10克,制附子9克偏血虚,加黄芪30克,党参20克3.湿热型脉管炎:此型尚属早期或第三期轻度坏疽,溃疡继发感染者及部分恢复阶段病人,此型为气滞血瘀、寒湿郁久化热的初期阶段,呈湿热交结症状。患肢发凉和怕冷的程度较轻,行走时酸胀、沉重、乏力、足部潮红或紫红肿胀,小腿和足部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表静脉炎,表现红斑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局部红肿热痛,压痛明显。此时若有溃疡和坏疽,疼痛则加重甚至彻夜不眼,不易步履、精神萎靡。舌质红,苔滑或黄腻。脉多弦数或滑数。
  当归30克,红花2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土元10克,牛膝14克,桃仁10克,乳香9克,没药9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选用当归活血汤加减:
  熟地20克 鹿角胶9克 干姜9克 肉桂9克 赤芍15克 白芥子9克 红花10克 丹参30克 当归30克 甘草6克加减:上肢,加桂枝9克。下肢,加牛膝15克。水煎服寒重,加熟附子9克,制川乌9克气血虚,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或人参5克)2.气滞血瘀型脉管炎:此型多属第二期或恢复阶段的患者。主要是气滞血瘀症状,一般无炎症表现,患肢营养障碍,足部紫红、暗红或表紫色,活动后或小腿下垂时,则颜色变深加重,足趾端或足底有瘀血斑点,患肢持续性胀痛,活动时症状加剧,相应部位脉搏消失或明显减弱。舌质红降或紫暗,苔薄白。脉沉细涩。
  治法: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为主,选用“阳和汤”加减:
  1.阴寒型脉管炎:此型多属早期或恢复阶段。是寒邪过盛、寒凝血瘀,经络阻塞而出现的阴寒阻塞征象。患肢喜暖怕冷,麻木疼痛,出现“早冻足”,遇冷上症则甚,得暖则缓。局部皮肤苍白、潮红、紫红色、触之冰凉,属早期者无溃疡或坏疽;属晚期恢复阶段创口愈合,而寒凝征象仍存。舌质淡、苔薄白,时有齿痕。脉沉细或迟。
  根据中医分型、证,在发病过种中不同阶段的矛盾特性,中医治疗脉管炎采取不同的治疗法则。因目前中医分开型方法较多,尚不完全统一,有分二型、四型、五型等方法。

  中医治疗脉管炎症状你知道吗?中医治疗脉管炎症状你了解吗?中医治疗脉管炎症状你难道不想听听吗?现在为你解答有关中医治疗脉管炎症状。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