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风的病因可以防治,因此及早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中风就积极治疗,对防止或减轻痴呆等中风后遗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血管性痴呆预后相对较好,多梗死性痴呆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临床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早期诊断脑血管性痴呆,就可在出现痴呆症状前采取措施,阻止疾病的继续进展和恶化。
在痴呆的进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疑心和妄想,认为有人陷害他、偷他家的东西等等。但是,脑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生自私、怪癖、不近人情等性格上的变化较晚,也较轻,即使到了晚期,病人明显地傻了(痴呆)了,也还能保持原来的人格特点。这一点与老年性痴呆大不相同。麻烦的是,在临床上,脑血管性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存在的情况十分常见。有人统计,约有一半的病人如此,这时鉴别起来就相当困难了。
由于血管阻塞的程度可能时轻时重,病人的病情也会随着波动,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但病情发展的总趋势还是每况愈下,“糊涂”的时候愈来愈多。
这种病的早期有类似神经衰弱的表现,如头痛、头昏、失眠、耳鸣、易疲劳、易激动等。接着,可出现以下比较明显的精神障碍。其一是记忆力减退,尤其是对新近发生的事情更难回忆。病人想不起来上顿饭吃的什么,而对二三十年前的事却能较好地回忆;其二是情绪极不稳定,容易激动和伤感,往往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痛哭流涕、大发脾气或欣喜忘形。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记忆力也愈来愈差,连对往事的回忆也困难了。
脑血管性痴呆的实质是脑动脉硬化,是由于体内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得血管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减低,严重者完全阻塞。这就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最终脑细胞坏死,脑组织软化,脑子里出现许多梗塞、软化灶。有关资料显示,因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所致的脑血管病,如大片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皮质下白质脑病或出血性中风等都可以导致血管性痴呆。有时病灶虽不大,但累及与认知功能有重要关系的部位如海马、边缘系统等均可出现血管性痴呆。据有关资料报道,年龄≥60岁在中风后3个月出现痴呆者为16%~26%。在老年性痴呆中,西欧地区的血管性痴呆约占65岁以上老人痴呆的10%~20%;日本报道为30%~40%,故中风和痴呆关系非常密切。脑血管性痴呆多见于60岁左右,半数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史,有反复多次的中风发作,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每发作一次卒中痴呆症状加重一次。检查时可见明显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肢体麻木、语言障碍等表现,脑CT或MRI检查可查到脑梗塞或脑出血灶。
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许多急性脑血管病的发作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但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某些后遗症——或瘫或傻,也有既瘫又傻。这种傻就叫作脑血管性痴呆。
中风后要防痴呆 所谓中风其实就是急性脑血管病或急性脑血管意外,即通常所说的脑梗塞、脑出血。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但以动脉疾病为多见。临床上以突然起病,意识障碍,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