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妇科 骨科 耳鼻喉 肛肠 泌尿 不孕不育 皮肤病 口腔 肿瘤 糖尿病 眼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更多
中医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疾病大全 > 内科外科 > 骨病 > 脊柱畸形 > 正文

重度脊柱畸形的手术策略与技术


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2013-05-08   中医诊疗网  www.zlnow.com

  什么是重度脊柱畸形?虽然还没有明确定义,但是通常,当畸形角度大于90度时,就称之为重度畸形。如果畸形角度大于135度了,就称之为极重度畸形。这些病人通常都有这样的一些特点:年龄小,发病早;畸形发展的速度快;肺功能受损严重,身体弱;畸形僵硬,矫正困难;手术风险也相应增大。我们通过两个典型病例,来了解这种疾患的治疗。

  病例一

  男,7岁半。在他4岁半的时候,细心的父母就发现他的两个肩膀不一样高,在我市的一个三级甲等医院就诊,X 线片发现明显的脊柱侧弯畸形,畸形的角度已经达到80度,这个时候,该怎么治疗呢?这个医院的医生给了他一个支具来治疗。先不说这个支具能不能让弯曲的脊柱变直,我们先来看看它能不能阻止畸形进一步加重的步伐呢?支具治疗4个月后,侧弯加重到85度,又过了3个月,侧弯加重到了90度。到了今年的5月份,29个月的时间里,侧弯加重了67度,由以前的80度到了现在的147度,由一个重度的脊柱畸形变成了一个极重度的脊柱畸形。支具治疗完全失败了,小男孩的左侧胸廓塌陷了,右侧的背部隆起来了,形成一个剃刀背一样的畸形。

  僵硬是这种极重度畸形的一个特点。在侧向弯曲的X光片中,我们看到,无论是向左弯曲脊柱,还是向右弯曲脊柱,畸形的角度丝毫没有改变,说明他的侧弯畸形没有任何的柔韧性,没有任何的自发矫正的能力。

  体质弱是他的另外一个特点,右侧的肺被压缩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几乎没了,肺功能严重受损,使他都不能吹起一个气球。一个7岁半的孩子,身高只有1米左右,体重只有10来公斤。三位CT重建显示,这是一个复杂的三围畸形,手术难度可想而知。怎么办呢?这个侧弯的形状,就像这个大大的问号一样,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该怎么办呢?小孩的父母已经带着孩子转遍了国内各个大医院,得到的回答是:手术不是死就是瘫。父母带着孩子,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了我们医院。当我们把病例发给国外专家进行会诊的时候,老外最后选择了stay away from this case, 他要离这个病例远远的。

  如果不做手术,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呢?患儿右侧的肺现在已经没有功能了,赖以维持生命的左侧的肺,在2-3年之内,由于畸形的加重,也一定会丧失功能。呼吸功能丧失,他只有死路一条,活不到花季少年的年龄。

  我们没有退却,我们选择了知难而进,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治疗的策略和手术方案:第一步,我们骨科医生也做起了开胸手术,进行了前路经胸腔的脊柱松解术,手术后给与轮椅上的Halo环牵引。两周后,改为股骨髁上+Halo氏环牵引。我们看到,经过前路的松解,加上牵引之后,两周后,已经变成一个轻中度的脊柱侧弯了,畸形的角度从原来的147度改善为现在的48度。这个时候,我们给他做了II期的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术后一个月随访,畸形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患儿的外观大大改善。但是,比起外观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成功阻止了畸形进一步加重的脚步,使一个生命不会再夭折。

  病例二

  那么对于成人的重度脊柱侧弯,治疗的策略还是一样吗?病例二是一个23岁的成年女性,发现脊柱侧弯13年,躯干严重倾斜,重心偏移,侧弯的度数达到了100度,非常僵硬,而且合并严重的通气功能障碍。针对这个病人,我们设计了个体化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使用了全椎弓根钉技术。全椎弓根钉,顾名思义,就是都用钉子,不用椎板钩。这种方法有强大的矫形作用,但是在已经变形了的椎体打上椎弓根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把钉子拧进椎管,直接穿过脊髓,把病人直接弄瘫的情况时有所闻。我们对打椎弓根钉的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椎弓根钉技术在我们的眼里,不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了,无论是变形多么厉害的椎体,我们都毫无困难的植入椎弓根钉。

  我们也采用了全脊柱截骨技术。什么叫截骨呢?就是把脊柱打断了重接。在畸形的部位,从后到前,把脊柱完全切断,把弯曲的脊柱摆正矫形后,再用椎弓根钉和固定棒重新连接起来

  我们也结合了平移技术和固定棒旋转技术。所谓平移技术,就好比穿糖葫芦,把那些偏离中线的椎体,一个个的,就像穿糖葫芦一样,重新穿到位于正常位置的固定棒上。固定棒的旋转技术,就好像是旋转一扇门,我们先在畸形的椎体上打入椎弓根钉,连接上固定棒,就好像在畸形的脊柱上装上了把手,我们拽着把手,旋转整个脊柱,把它从畸形的位置旋转到正常的位置。

  综合以上这些技术,我们一次就完成了这个复杂的手术,将一个100度的脊柱畸形完全纠正。这是术后一周,外观明显改善,病人又重新站直了。

微信搜索“zhongyikong”并关注,每天体验中医之道。
友情提示,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医生指导。京ICP备14033551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