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 |
拇外翻在临床上较多见,它不仅常引起局部发炎疼痛,而且影响外观和穿鞋、穿袜,因此有必要纠正。拇外翻畸形患者,其拇跖趾关节面的内侧与趾骨底分离,呈半脱位状;内侧关节囊因受牵拉而增厚,并引起关节囊附着处骨质增生;拇趾滑囊因压迫磨损发炎而形成拇囊炎;第二趾因拇趾挤压可形成锤状趾。
拇外翻的矫正手术,一般可采用踝后胫后神经阻滞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手术方法有两种。
一、拇外翻滑囊、骨赘切除术
此手术主要适用于轻度拇外翻合并反复发作的拇囊炎引起疼痛者,或因增生的骨赘而影响拇趾活动的病人。
手术步骤如下:
1.切口:于拇趾跖趾关节背内侧做一弧形切口,向下翻开皮瓣,露出肥厚的滑囊。用剪刀沿囊壁将整个滑囊全部切除。如囊壁和皮肤粘连较重,则不必勉强剥离,可留下该处的囊壁,以免剥破皮肤。然后,在关节囊内侧做“V”形切开,并向远侧翻开关节囊瓣,以显露突向内侧的跖骨头和增生的骨赘。
2.切除骨赘,切断拇收肌腱:用骨刀从近侧向远侧切除骨赘,并切除与趾骨不相接触的跖骨头外侧部。修平骨嵴。切断拇收肌(包括横头与斜头)肌腱止点,将近侧断端与跖骨头外的关节囊缝合固定。
3.缝合切口与外固定:矫正畸形后彻底止血,向内侧搬正拇趾,将切开的关节囊瓣复位并做重叠缝合。逐层缝合后,于拇趾内侧放一木制夹板,然后包扎固定。术后注意抬高患肢,7~9天拆线。
二、拇趾近侧趾骨部分截除术(Keller手术)
手术步骤:
1.切口:于拇趾近侧趾节的背侧做一长约5 cm的纵形切口,显露近侧趾节骨后,纵行切开骨膜,于趾骨表面剥开骨膜和附着于趾骨基底部的关节囊、韧带。
2.截骨:用有齿钳夹住趾骨的基底部,并拉向切口外,用小板锯于其中近端13交界处将其横行截断,再用骨锉修平骨端的边缘。在切除部分趾骨后,趾骨与跖骨头之间可出现一较宽的空隙。如跖骨头内侧有滑囊及增生的骨赘时,也应同时予以切除。
3.缝合切口:彻底止血后紧缩关节囊,缝合切口。将足呈背侧位,用一楔状纱布夹在第一、第二趾间,妥善包扎固定。拆线后应嘱患者加强足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