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科 | 妇科 | 骨科 | 耳鼻喉 | 肛肠 | 泌尿 | 不孕不育 | 皮肤病 | 口腔 | 肿瘤 | 糖尿病 | 眼病 | 性病 | 肝病 | 心血管 | 更多 |
所谓颈椎病,即是指颈段脊枝的临床疾患,已包括颈椎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韧带、肌肉、筋膜等所发生的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改变。其可使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受损害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轻者头、颈、臂、手、上胸背、心前区疼痛或麻木;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截瘫、偏瘫、大小便失禁。此外,还可有头昏、头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霍纳氏征、发作性粹倒、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吞咽障碍及叹息样呼吸等,又称为颈椎综合征。
颈椎病又称颈椎关节病。有关本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00年前、但真正对颈椎病病变实质的认识还是近几十年的事。随着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研究的进展.人们对颈椎病的概念才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早在1934年,PeetEchals即证实了颈椎管内所谓软骨瘤或外生骨疣,实际上是变性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由于颈椎间盘病变的不同病理变化,影响了周围不同组织而引起各种不同类型的临床症状。1946年,Belart发现颈椎病变后所出现的症状和征候多种多样,因而称之为颈椎综合征。到了1948年,Brain等又将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所导致的脊髓、神经根或血管受压并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称之为颈椎病。目前国内外沿用的颈椎病一称所具的内涵虽有一定程度的深化,但仍属于这个概念范畴。进入50年代以后,对颈椎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诊治方法也有较大的改善。
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1958年,Smlth-Robinson及Cloward分别报道了应用颈椎前入路手术法直接切除致压物及行椎体间椎骨融合术,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从此对颈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治疗效果也不断提高。60年代,我国吴祖尧教授和杨克勤教授也相继对颈椎病前路手术作了报道,70年代开展了对颈椎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等的研究,近年来又从生物力学角度作了实验研究。总之、对颈椎病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入,尽管对其病因、病理生理方面尚有许多不甚明确之处,但随着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进步,相信对颈椎病的认识会日臻完善,治疗效果也一定会不断提高。